您现在的位置:髂动脉狭窄治疗专科医院 >> 髂动脉狭窄饮食 >> 中西医在诊治心脑血管病方面各自的优势

中西医在诊治心脑血管病方面各自的优势

 

中、西医在诊、治心脑血管病方面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医院主任医师任世银

(-11-23修改)

心脑血管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特点有“五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猝死率高,多器官功能障碍并发率高。因此,人们对其越来越重视。其病理类型绝大部分属于组织缺血,而少数属于出血。因此这里我们重点讨论缺血性血管病。

缺血性血管病从发病时间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从具体病因可分为六个方面:

1、动脉硬化斑块形成;

2、斑块破裂脱落;

3、血栓形成;

4、陈旧性血栓脱落;

5、血液粘滞度升高;

6、血管痉挛。

对这六个方面的诊断、治疗,中、西医各有其优势和劣势。

一、西医

(一)优势

1、诊断

(1)对脑部病变:

①运用CT或MRI对脑组织做平扫:可迅速准确地了解病变性质、部位、大小、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指导。

②加用MRI脑血管成像或CT加增强剂:可明确脑血管的血流状态及血管堵塞部位和程度,为后速治疗和预后提供指导;此检查方法也可用于颈部动脉(颈动脉、椎动脉)的检查,确定其有无硬化及斑块形成。

③B超颈部血管检查:可以了解双侧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等血管有无斑块及其斑块性质、狭窄程度,目前是否影响血液流动,是否有斑块脱落引起急性脑梗的可能,检验用药治疗后其变化情况如何等均有重要价值。

(2)对心脏病变

①运用心电图:对各种心率失常可做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对部分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也可作出参考性诊断,为进一步诊断、治疗提供快速、及时、准确的指导;

②心脏B超:对心腔大小、瓣膜功能状况、心肌厚薄、心肌结构有无异常、心肌收缩功能状态、心功能的评估等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

③冠脉成像或冠脉造影:对心肌各血管的血流状态、血管硬化、斑块形成状况、血管狭窄程度等做出快速、准确诊断,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为正确有效治疗提供可靠保证。

(3)对全身大动脉

①运用血管造影:如胸、腹主动脉、髂动脉、四肢动脉等,检查其血管硬化、斑块形成、血管狭窄程度,血流状态,对治疗提供有效指导;

②运用B超探查:对胸、腹主动脉、髂动脉、四肢动脉内有无斑块、狭窄、血栓、血流状态,对治疗提供有效、动态影像指导;

此外:近年来运用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对血管状况、斑块结构产生新的认识。

2、预防治疗

(1)颅内外血管:可装支架,或行血管中膜斑块剥离术,既可治疗脑供血不足,也可以预防突然重度脑梗发生;

(2)心血管病:

①心脏骤停:对急性心梗室颤者可实施用心脏除颤使心脏复苏;

②斑块脱落致急性心梗:可在CT/B超导引下,行手术取出堵塞物;

③血管堵塞中度以上者:可植入支架,疏通血管;

④完全堵塞的血管:可以手术行搭桥术,以使血管再通。

⑤严重传导阻滞:可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⑥频发性房颤:还可行微波消融,彻底根治房颤。

(3)对胸、腹主动脉、髂动脉、四肢动脉的堵塞:可植入支架或手术斑块摘除。

(4)药物:

①预防:

A、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等: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B、肝素、华法林:可有效预防血液的高凝状态;

C、“他汀”类降脂药:可有效降低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

D、多种降血压、降糖药均可有效降低血压、血糖,预防和延迟动脉硬化的发生;

E、单硝酸异山梨酯:可有效预防冠状动脉痉挛,防止心绞痛发生。

②治疗:

A、尿激酶:可有效溶解刚形成(3小时内)的血栓;

B、“他汀”类降脂药:在增加剂量和用足时间的条件下,可以稳定“易损斑块”,减少斑块破裂脱落几率,有效预防急性“脑梗”、“心梗”的发生;

C、硝酸甘油片:可立即、有效地扩张血管,缓解因血管痉挛引起的心绞痛症状,效果优于速效救心丸。

D、美托乐尔片:可有效减慢心率,同时有降压作用。

(二)劣势

1、诊断

西医仅管对最基本病变——斑块的产生,从全身脂类代谢到局病理过程和影像学检查都有其优势,但由于西医无“气血阴阳”的理论,所以对患者精、气、神状态和气血阴阳的平衡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同样影响治疗原则的制定和全面、有效的用药组合;

2、治疗

本病的基本病变特点是:斑块和血栓两大有形之物,血凝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纤维蛋白增多。斑块的防治药物主要是“他汀”类降脂药,而针对“血栓”和“血凝”增高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点是同一物质——纤维蛋白。因此溶栓和降低血凝的治疗是同一药物(纤溶类药:如尿激酶等)。

针对缺血性血管病的三大因素——斑块、血栓、血液粘稠的治疗,西医在药物上主要是“他汀”类和“尿激酶”。而此二种药的有如下致命弱点。

(1)尿激酶:有效时间窗极短,仅3个小时,即使是新开发刚用于临床的新药瑞替普酶、替奈普酶,其有效时间窗也只有4.5小时。而缺血性血管病患者绝大多数是以“慢性形式”出现,少数以“急性形式”发病。而在以“急性形式”发病的病人中,“固态物质”脱落和“血栓形成”各占一定比例,其中仅“血栓形成”类堵塞使用纤溶类药物(如尿激酶、瑞替普酶等)有溶解作用,但必须在3~4.5小时内实施用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90%以上就诊时均已超过3小时,这就严重影响药物溶栓的效果;而血凝增高患者往往在就诊时,其引起“血凝”的重要成份——纤维蛋白早已在数天、数月前就已形成。因此“尿激酶”、“瑞替普酶”等纤溶药对于“溶栓”和“降凝”的实际效果是很有限的,这是西医药物治疗的第一大“短板”。(注:所谓“有效时间窗”:即从血栓形成到使用溶栓药可有效溶解血栓的时间)。

(2)“他汀”类降脂药:除能有效地降低血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外,在增加剂量和用足时间的条件下,可以使“易损斑块”转化为“稳定斑块”,有效预防急性“脑梗”、“心梗”的发生。对防止斑块破裂、脱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由于其有一突出的副作用——肝毒性作用,一定比例患者在常量(降脂作用)治疗三个月左右,即出现肝功能异常(肝细胞破裂,转氨酶升高),而如果要按稳定斑块的治疗目的用药,则要双倍用量,双倍时间治疗,临床上多数病人不能耐受。要么减量,要么中途停药,因而真正足量、足疗程坚持到底的人较少,这就严重影响了该药在转化斑块治疗中的效果。这是西医药物治疗的第二大“短板”。

总结以上二条:说明针对引起血管堵塞性疾病两大因素(血栓、斑块)的有效药物存在二大致命的缺点,严重影响临床的应用及其疗效,因而西医在治疗手段上,确实是药物效果不如手术。这也是西医以装支架、搭桥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原因。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药物现有的内在特性所决定,而并非人们误解的“手术治疗费用高的驱动因素”。(这里还必须强调一点:病人出院后常服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均是预防,而非治疗)。这也可以解释:患者装支架、搭桥后,同时严格按医嘱要求改变生活方式,并长期服用防斑块、防血栓药物,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在几年后又重新“装支架、搭桥”,有的甚至“重复手术”多次的原因。

二、中医

中医学在易经的大统思想指导下,运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思维方式,对人体脏腑、气血、经络之间的相互关连、相生相克的演变关系及其规律进行推理、分析,从中找出总体与局部生理、病理关系,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治疗原则及具体实施措施。由于其思维方式与现代人建筑在物理、化学知识基础上的方式不同,故使以接受现代科学知识为主的当代人难于理解、难于接受。

正因如此,本文不打算深入探讨中医学理论,而就血管病方面,与西医西药相比较,中医中药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药理理论,且用于临床确实行之有效者,在此做一概述。

(一)中医中药的特殊理论:

与血管病关系密切而且西医西药根本无法替代的方面主要有

1、中医的生理、病理方面:与血管病关系密切而且西医西药根本无法替代的方面主要有:气、血、阴、阳理论如: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府;气滞血瘀、气行血行;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阴盛阳衰、阴虚阳亢,阳虚阴盛,阴阳互根,阴消阳长等。

2、药理方面:补气、补阴、补阳;行气通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利湿涤痰等。

(二)优势

1、诊断:通过望闻问切,可以全面掌握患者的气、血、阴、阳情况,在用西医方法进行局部病理治疗的同时,对于人体全面调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有些病程较长的血管病患者,其精、气、神极差,患者总体表现为“无精打采、有气无力、萎靡不振、面色无华、心慌气短、四肢无力、形寒肢冷……”,根据中医理论:久病必虚。患者明显表现一派虚象(气血阴阳皆虚),按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可使患者的整体状况得到快速而稳定的好转。

2、治疗:

(1)有效的整体调理:如提高脑的反应能力、对创伤的耐受力,提高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疗效远远大于曲美他嗪)和心肌的收缩功能(疗效远远大于地高辛),提高整体的应激能力等,有明显的优势;

(2)确当的“活血通脉、通经活络、软坚散结、涤痰化瘀”中药配方,可有效地溶解血栓,降低血凝,稳定、转化斑块,甚至缩小或消除斑块。其最大优势是无时间限制,无严重毒副作用,患者服药不分时间、不分早晚,疗程不限,可回旋空间大,疗效确切,安全度高,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尤其是经济上无条件“装支架、搭桥”者,已“装支架、搭桥”而又复发者,以及病情严重、身体不适应手术治疗而一般西药又治疗效果不佳者是最好的选择。

(3)有效持久地恢复器官功能:病程较长的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肌长期缺血导致萎缩,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衰。其表现多为心肌无力、心跳加快。此症西医常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减慢心率,用洋地黄类药(如地高辛)增加心肌收缩力、纠正心衰。此治法的特点是:

A、心跳加快:此是因心肌无力所致,是心脏的一种代尝机制,西药人为地强行将心率压低,其结果是患者心慌无力更严重。从中医角度讲此症为心气阳虚,如果采用补心气、振心阳的方法提高心肌功能,机体通过神经反射心率自然减慢,这种方法治疗既平稳,效果又持久;既治标,又治本。

B、心肌无力:因长期缺血心肌无力,加之冠心病本身心肌缺血、供氧不足,使用洋地黄类药既易中毒,疗效又不稳定、不持久(停药即发病),而使用补气温阳中药既有效又安全,且疗效既平稳又持久。

(三)劣势

1、诊断:中医的望闻问切仅能宏观判断患者气血阴阳失衡和大体的脏腑病变状况,对具体的病变部位、性质、大小、轻重无法做到准确、定量判断,如冠心病患者仅靠观舌象、切脉象是无法确定患者冠状动脉有无斑块、什么性质的斑块、有无狭窄、狭窄多少、狭窄部位等,因而仅靠原始的中医经验诊断,其治疗只能是笼统的、表象的;必须结合西医现代化仪器(CT、MRI、B超、EKG、生化分析等)的诊断,才能针对病因、病位、病理有效地治疗;

2、治疗:对于急性心脏骤停、急性心肌大面积梗死,中医在心脏复苏、紧急疏通血管方面,不如西医快速、有效;速效救心丸治疗心绞痛效果也不如硝酸酯类药物。

三、中西医比较

总上所述:中医、西医在“缺血性血管病”(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上,各有长处和短处,各有优势和劣势。总体而言,在诊断和急诊抢救上西医占优势,中医处劣势;在药物疏通血管和总体调理、长期稳定病情方面中医占优势,西医处劣势。因此,医者应各自取长补短,患者应因症而求医。过分偏面地相信某一学派,而排拆另一学派都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应主要考虑对患者个人疾病的治疗效果、稳定病情、顺利康复、避免复发有利;而不应考虑到底是中医好,还是西医好。更不应怀着极端的心理,绝对地、麻木地相信某一学派而反对甚至要消灭某一学派。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是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费用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fkz.com/wacs/80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