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58岁,因右下肢剧烈疼痛、麻木、发凉、苍白6h就诊。既往有多年房颤病史。最可能的诊断是A.血管闭塞性脉管炎B.动脉硬化性闭塞症C.动脉栓塞D.雷诺病E.深静脉血栓形成男,42岁,2年前出现左下肢行走10余分钟后胀痛。休息片刻缓解,再行走后疼痛又出现。无吸烟史,发病前半年左足部外伤已治愈,体格检查:左下肢皮色较苍白,左足背动脉未触及。最可能的诊断是A.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B.血栓闭塞性脉管炎C.雷诺病D.多发性大动脉炎E.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题目的解析和知识点拓展题目解析例1:中患者有慢性房颤病史,出现下肢疼痛、发凉和苍白应首先考虑动脉栓塞的可能,故答案选C。例2:病例患者为40岁左右男性,有左足外伤史,出现左下肢凉痛、麻木以及特征性的间歇性跛行症状,查体见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应首先考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故答案选B。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表现与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类似,需注意鉴别。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血管疾病一、危险因素1.男性。2.>45岁。3.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三高」)、吸烟、肥胖。二、临床表现1.早期间歇性跛行、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2.后期静息痛,皮温明显减低、发绀、肢体远端坏疽和溃疡。3.病变部位与疼痛的关系(1)病变位于主‐髂动脉,疼痛在下腰、臀、髂、大腿后侧或小腿腓肠肌部位,有时伴阳痿;(2)病变位于股动脉,疼痛发生于小腿肌群。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血脂测定,心电图,眼底检查。2.血管超声。3.X线:可见病变动脉段不规则钙化。4.动脉造影:可确诊并决定手术方式。
四、治疗1.非手术治疗(1)原则降脂、降压,改善高凝状态,促进侧支循环形成。(2)具体方法减肥、禁烟、适当活动;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前列腺素等。2.手术治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内膜剥脱术,旁路转流术。血栓闭塞性静脉炎一、病因1.外来因素吸烟、寒冷、潮湿、慢性损伤、感染。2.内在因素自身免疫紊乱、遗传。二、病理1.由中小动脉发展至静脉,由肢体远端发展至近端;2.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两段之间血管相对正常;3.活动期有非化脓性炎症;4.后期炎症消退,新生毛细血管形成;5.建立不足以代偿的侧支循环,缺血表现。
三、临床表现和分期1.临床表现(1)5P征(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疼、麻、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感觉异常。(2)反复发生的游走性浅静脉炎(特征性表现)。(3)营养性改变、缺血性溃疡、坏疽。2.分期(1)I期仅麻痹,皮肤较低、苍白,足背胫后动脉脉搏动弱,踝/肱指数<0.9。(2)Ⅱ期有间歇跛行,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3)Ⅲ期缺血性静息痛。(4)Ⅳ期肢体缺血坏死,踝/肱指数<0.3。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40岁左右青壮年,男性居多;下肢疼痛;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2.辅助检查(1)跛行距离和时间。(2)双侧下肢温差>2℃,提示降低侧有缺血。(3)远侧动脉搏动弱或摸不到。(4)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试验):试验阳性者,提示患肢有严重供血不足。(5)踝/肱指数(踝压/同侧肱动脉压):>1为正常,0.5~1为缺血,<0.5严重缺血。(6)动脉造影:患肢中小动脉狭窄或闭塞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典型X线征象,可确诊。五、治疗1.不应使用热疗,可加重症状2.药物扩血管剂。3.手术(1)腰交感神经切除术。(2)动脉重建术旁路转流术,血栓内膜剥脱术,大网膜移植术和分期动静脉转流术。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一、病因、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如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缺陷。2.长期站立、重体力活导致浅静脉压力高。3.妊娠、循环血容量常超负荷。4.习惯性便秘。二、诊断1.临床表现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呈蚯蚓状。2.静脉曲张的体格检查(1)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2)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4)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试验)。(5)静脉造影:正常人全程通畅,静脉瓣膜清晰、对称,呈竹节状;大隐静脉曲张:股部近端大隐静脉功能不全,囊状扩张,小腿内侧静脉蚯蚓状改变;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尚未解开止血带,胫前胫后腓静脉就已经充盈;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解开止血带后充盈,全下肢回流通畅,瓣膜影不清晰,呈直桶状。三、治疗1.非手术疗法适应症:病变局限;妊娠期;症状明显,但手术耐受力差者。2.手术疗法:高位结扎和抽剥大隐静脉,并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处理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一、病因1.静脉损伤。2.血流缓慢。3.血液高凝状态:妊娠、产后或术后、创伤、长期服用避孕药、肿瘤组织裂解产物等。4.全麻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性大;硬膜外麻醉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小。二、临床表现1.中央型即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左侧发病多于右侧;肿胀,胀痛,浅静脉扩张。2.周围型股静脉血栓形成、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踝关节过度背屈试验可导致小腿剧痛(Homans征阳性)。3.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股白肿疼痛明显并伴有体温和脉率增高。(2)股青肿晚期累积动脉时,皮温明显降低并有青紫色。4.病程分型(1)闭塞型早期,深静脉腔内阻塞,严重下肢肿胀和胀痛。(2)部分再通型中期。(3)再通型后期,深静脉大部分或完全再通。(4)再发型在已经再通的深静脉腔内,再次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一侧下肢突发肿胀,伴有胀痛,浅静脉扩张。2.辅助检查(1)周径的测量,双侧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径之差大于1cm则有临床意义。(2)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可确诊;其X线征象为闭塞或中断则为急性期;若为充盈缺损则是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五、治疗1.非手术疗法一般处理、溶栓、抗凝和祛聚疗法。(1)溶栓病程≤72小时的患者,常用药物为尿激酶。(2)抗凝肝素、香豆素衍化物。(3)祛聚右旋糖酐、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2.手术疗法常用于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而病程≤48小时者,对于出现股青肿或病情加重者,时限可延长。并发症:肺栓塞为最严重最严重并发症。
中科白癜风治白癜风长春哪家医院好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