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海医院放射科
崭新的一周开始了,上点硬菜,同学们好好学习,好好消化!
临床病史:男47岁左侧髂窝肿块3年伴左髋关节疼痛半年余
影像资料:骨盆正位,CT平扫+三维重建;MR平扫
图1:骨盆平片显示左侧髂骨耻骨支呈皂泡样膨胀性生长的骨破坏,在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
图2-5:CT平扫骨窗+软组织窗+三维重建,病变大小约14×9×11cm,其内密度欠均匀且见皂泡样分隔,病灶边缘清晰,与周围骨组织分界清;
图6:骨盆T2压脂横轴位显示肿物为高信号,周围见少量弥漫骨髓水肿改变,关节腔未见明星积液;
图7:骨盆T1横轴位,外侧缘显示骨皮质明显变薄、膨隆,其内似可见不规则细小分隔;
图8:骨盆T2冠状位显示病灶为略高信号,病灶与周围正常骨组织分界清,周围肌肉及软组织受压变形;
图9:骨盆T1冠状位显示病灶为等信号,股骨头未见明显受累。
影像诊断:左侧髂骨坐骨支占位性病变,骨巨细胞瘤可能性大。
手术及病理结果: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骨巨细胞瘤Ⅱ级。
讨论:
对于骨盆耻骨支的巨大占位性病变,根据骨破坏病变的形态、生长特点和与周围骨组织结构的关系确定病变的性质。该患者临床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这是肿瘤紧邻关节腔,髋关节出现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骨巨细胞瘤的X线改变对本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主要表现为侵及骨骺的溶骨性病灶,具有偏心性、膨胀性,边缘无硬化,也无反应性新骨生成,病变部骨皮质变薄,典型病例可见肥皂泡样改变。该病例不是骨巨细胞瘤的常见发生部位(长管状骨干骺端),但是可以看见明显肥皂泡样改变,这是病理上骨巨细胞瘤溶骨破坏所致的类型不同所致,X线平片表现为病灶位于髂骨的耻骨支,呈偏心性、溶骨性、膨胀性骨破坏,边界清楚,有明显包壳。骨巨细胞瘤在MR表现为质子压脂高信号、T1为等信号的占位性病变,同样具有呈偏心性、溶骨性、膨胀性骨破坏,边界清楚的特点,病灶骨包壳仅显示为菲薄的T1和T2低信号影。该病变的体积巨大、虽然生长在骨巨细胞瘤的少见部位,但该病变特点明确、为罕见病例,在国内外文献中比较少见,在此和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1.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基础研究,韩月东,张学昕,徐朝霞.实用放射学杂志,,18(8),-.
2.骨巨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齐荣秀,方挺松.临床放射学杂志,,23(11),-.
3.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与软骨母细胞瘤影像表现分析,吴文娟,于宝海,韩奕,等,实用放射学杂志,,29(2),-.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