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病区温昌明主任团队带来的双侧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球囊扩张wingspan支架植入,欢迎阅读。
病例简介患者MHJ,M44Y,因“眩晕行走不稳天”入院。查头颅CT示右侧小脑梗塞。头颅MRA示右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左侧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稳定斑块、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mmHg,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尚可,医院因脑梗塞头晕住院,当时未检查血管情况,治疗后无后遗症,平时规律口服药物治疗。
患者应用了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后复查颈部MRA示右侧椎动脉颅内段再通,双侧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盐酸替罗非班真是神奇的药物,效果显著,同时也提示右侧椎动脉颅内段的血栓可能为不稳定斑块血栓溶解。患者症状性颅内血管重度狭窄,既往规律应用药物效果不佳。2周后患者脑梗塞稳定,拟行双侧椎动脉颅内段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先处理责任病变,右侧用gateway2.5x15mm球囊扩张,血管狭窄改善满意,wingspan.5x20mm支架植入,血流完美。左侧用gateway2.5x15mm球囊扩张,血管狭窄改善满意,wingspan.0x20mm支架植入,血流完美。wingspan支架和支架微导管一体,释放时支架到位是关键,支撑导丝尽量走高拉动支架到位是技巧所在。两个支架支撑力完好,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再次证实了wingspan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TheWEAVEtrail(WingspanStentSystemPostMarketSurveillance)。其结果发表在年4月的Stroke杂志上。
该试验为开放性试验——即医生及受试者均知晓手术方式。该试验共纳入24医院共名接受Wingspan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其入选标准为:年龄为22~80岁,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为70%~99%,术前mRS评分≦分,至少出现过两次以上责任血管供血区相关的卒中且至少一次卒中发生在规范药物治疗时,患者末次症状出现时间距手术时间8天以上。其主要的分析指标为围手术期(术后72小时内)卒中、出血及死亡的发生率。
该研究在纳入例患者后被提前终止,因该研究显示其围手术期并发症远低于预期(2.6%vs.4%)。其中97.4%的患者(/)在术后72小时内无症状,1.%(2/))的患者发生非致命性卒中,1.%(2/)患者死亡:一例为术后出现过度灌注出血,一例为发生围手术期脑梗死后患者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
该研究发现术者经验与手术并发症密切相关:术者在开始参加试验时平均Wingspan支架的释放例数为7例,对于具有50例以上Wingspan支架释放经验的医生其在本试验中并发症发生率为0%(0/69例),对于50例以下Wingspan支架释放经验的医生其在本试验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8%(4/8)。此外,该研究支架置入后穿支闭塞的发生率显著低于SAMMPRIS试验(0.7%vs.4.8%),研究者将其归因于选用正常管径60%~80%球囊扩张相关。
结论
作者最终得出结论,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合理把握患者适应症能够有效降低Wingspan支架的相关并发症,相较于药物治疗支架治疗同样安全。
来源
神经介入资讯
编辑
丁慧鑫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