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在线
医院眼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刘国英,6月13日走进泰兴广播《健康来了》——《名医在线》特别节目,本期主题共同呵护孩子眼健康。
刘国英刘国英,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视光学与眼底病专业。从事眼科工作近10年,对眼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擅长眼底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眼底疾病检查诊断与激光治疗疗经验。熟练掌握并独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青光眼小梁手术,以及胬肉手术。专长小儿斜弱视,屈光不正的诊断与处理,对角膜接触镜的验配具有丰富的经验,医院的眼科视光专科的开创者。
6月13日星期四下午4:00——5:00
《健康来了》我们准时相约!
医院上期回顾
“
上期《名医在线》特别节目,主题糖尿病足的诊治及预防常识。
图为《健康来了》主持人张莹,医院整形烧伤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王志勇
医院上期节目回顾
一、糖尿病足的概念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局部神经病变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造成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破坏。糖尿病足溃疡、坏疽、局部及全身感染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二、糖尿病足的分期与类型
“最常采用的是Wagner分期法。
Wagner0期:患足无破溃。但有下肢缺血性疾病高危因素,如皮温低、感觉减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
Wagner1期:患足有破溃,合并胼胝、皮肤表皮破损、水疱、烫伤等局限于表皮的损伤。
Wagner2期:感染已侵犯皮下组织,如皮下脓腔、伴随窦道形成、蜂窝织炎,但未破坏深层组织。
Wagner3期:深层组织破坏,脓腔增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深部骨髓炎。
Wagner4期:缺血性坏死,局部出现坏疽。
Wagner5期:患足大部或全部感染,合并患足大部坏疽,甚至波及踝关节及小腿。
根据糖尿病足部病变(Wagner4期及5期)的性质,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性坏疽3种临床类型。
1、湿性坏疽
临床所见到的糖尿病足多为此种类型,约占糖尿病足的3/4。多因肢端循环及微循环障碍,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皮肤损伤感染化脓。局部常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常伴有全身不适,毒血症或败血症等临床表现。
2、干性坏疽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干性坏疽较少,仅占足坏疽病人的1/20。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肢端动脉及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严重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致使血管腔阻塞,血流逐渐或骤然中断,但静脉血流仍然畅通,造成局部组织液减少,导致阻塞动脉所供血的远端肢体的相应区域发生干性坏疽,其坏疽的程度与血管阻塞部位和程度相关。较小动脉阻塞则坏疽面积较小常形成灶性干性坏死,较大动脉阻塞则干性坏疽的面积较大,甚至整个肢端完全坏死。
3、混合性坏疽
糖尿病患者混合性坏疽较干性坏疽稍多见。约占糖尿病足病人的1/6。因肢端某一部位动脉阻塞,血流不畅,引起干性坏疽;而另一部分合并感染化脓。
”三、糖尿病足的临床症状
1、隐性期
隐形期糖尿病足症状为常见肢端供血不足,局部皮肤浮肿,足部出现、麻木、感觉瓜迟钝或部分丧失,并伴有疼痛,犹其夜间明显,足部动脉搏动减弱,在初期经常不会引起患者的注意。
2、初期
初期糖尿病足症状为足底或足背开始出现水泡、血泡,经常会出现烫伤或冻伤、鸡眼等,导致足部经常发生浅表损伤或溃疡,并出现红肿,初期溃疡的分泌物较少。
3、中期
中期糖尿病足症状为足部出现反复感染,而且感染程度进一步加深,已经损伤到足部的皮下组织,并形成组织炎症。此时如果不即时控制,感染会沿着肌间隙蔓散,呈倒三角形状,脓性分泌物逐渐增多,分泌物发臭。
4、重度期
重度期糖尿病足症状表现为深部感染进一步加重,蜂窝组织发炎融合成大脓腔,肌肉肌腱韧带破坏严重,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或者深层组织炎症合并成大脓腔,周围出现大面积的损坏组织,骨与关节受到破坏,足趾和脚指出现坏死。
糖尿病足多起始于神经病变,即使没有严重的肢体缺血也可继发糖尿病足导致足损伤、感染、坏死,最终有的甚至需要截肢。
四、糖尿病足的一般检查项目
实验室检查
1、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2、尿常规,尿糖定性及24h尿糖定量,尿蛋白和酮体检查。
3、血象检查RBC,HB,WBC。
4、血液流变学检查,如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能力等。
5、血脂检查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或非蛋白氮。
6、坏疽分泌物细菌学培养。
其他辅助检查
1、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诱发电位等检查。
2、皮肤温度测定
在20℃~25℃的室温下,暴露肢体半小时后,用皮肤温度计对称性测定足趾跖面、足背面、足趾和小腿等部位的皮肤温度。如双下肢或足部皮肤温度不对称,相差≥2℃,提示温度低侧下肢血管病变。
3、步行距离和时间测定
行走一定时间后出现下肢疼痛,但继续行走时疼痛可缓解或减轻,提示血管轻度堵塞;行走后出现疼痛,继续行走疼痛持续不缓解而被迫停止,提示血管中度堵塞;稍事行走即出现下肢疼痛而被迫停止,提示重度血管病变。
4、静脉充盈时间测定
将肢体先抬高数分钟,让静脉血排空,然后迅速放下,使动脉血充盈。正常时,足背静脉应在5~10s内充盈;如大于15s,提示动脉供血不足;在1~3min内充盈,提示动脉供血明显降低,侧支循环血液供应较差,预示溃疡不易愈合或易引发肢体坏疽。
5、多普勒超声
它可发现股动脉至足背动脉的病变,可了解动脉粥样斑块的情况、内膜的厚度、管腔的狭窄程度、单位面积的血流量和血流的加速度和减速度等,可对血管病变作定位和定量分析。
6、动脉造影
常用于截肢或血管重建术之前的血管病变的定位和病变的程度的了解。
7、X线检查
可发现肢端骨质疏松、脱钙、骨髓炎、骨关节病变和动脉硬化。
五、糖尿病足的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全身治疗、局部治疗或外科手术。
1、全身治疗
一般包括血糖控制、扩血管、活血化瘀、抗生素的应用(如存在感染)。
2、局部治疗
主要包括局部清创术和创面处理。
3、外科治疗
(1)动脉重建术
是治疗大血管阻塞所致肢端缺血或坏疽的重要方法,可使一些患者免于截肢。方法有:
①血管搭桥术:血管通畅率约60%,常用的方法是血管旁路转流术,即在正常供血动脉段与病变血管远侧非狭窄动脉之间架设一段自体或人造血管桥,以改善肢体的远端供血;
②血管内膜切除术:适用于大血管和局限性动脉阻塞和狭窄;③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对髂动脉闭塞较好;
④血管内激光治疗;
⑤带蒂大网膜移植术常用于胫前、胫后和腓动脉闭塞症。
(2)截肢术
经保守治疗无效,为了挽救生命而不得已采取的方法,术前最好作血管造影,以决定截肢平面,在不影响截肢平面愈合的情况下,应尽量保留患肢术后的功能及有利于安装假肢。
(3)横向骨搬运微血管网再生技术
源于Ilizarov教授的张-应力法则和自然重建再生理论。研究发现,小腿部通过牵拉骨块可以从胫骨骨髓腔内、外重新生成一套微血管系统与末端微细血管融合,从而重新恢复下肢血液循环,使因血管闭塞造成的组织坏死趋于缓解直至痊愈。
六、加强糖尿病足的防治意识
糖尿病足的出现意味着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患者想要避免截肢的厄运,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戒烟、戒酒、劳逸结合等,加强足部的日常护理,勤用温水泡脚,穿宽松的袜子和软底鞋等。一旦出现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比如局部疼痛、足部皮温降低或有水泡大小的溃疡时,必须高度重视,及早诊断,进行综合治疗。
文字:张莹制作:汤圆编辑:严婷
泰兴广播
网络收听方式
智慧泰兴手机APP
蜻蜓FM
喜马拉雅FM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