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髂动脉狭窄治疗专科医院 >> 髂动脉狭窄治疗 >> Phlebology髂静脉支架置入术

Phlebology髂静脉支架置入术

 

本研究表明,与仅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相比,采用三联疗法(抗凝+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支架内再狭窄及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

——摘自文章章节

在美国,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CVI)合并感染的患者多达万成年人,并可能导致许多严重的症状,包括水肿和溃疡等。CVI可能是由非血栓形成的原因引起的,例如静脉压迫(即May-Thurner综合征或MTS),也可能是由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PTS)引起。近年来,腔内血管成形术和静脉支架置入,是临床上治疗CVI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和支架内血栓形成(ST)的发生率仍然很高(有报道显示:一年后为12–28%,五年后为17–62%)。静脉支架植入术后通常都使用抗凝和/或抗血小板治疗来降低ISR/ST的发生率以及复发性静脉血栓形成,但是如何才能更有效的预防ISR/ST事件,仍然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及报道。当前的抗凝治疗方案大多是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治疗的经验中汲取的,同样,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是从动脉支架的经验中推断出来的。因此,确定静脉支架植入术后最佳的抗血栓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研究旨通过分析大型学术型医疗中心进行静脉支架置入术后给予不同抗栓方案的实践,评估相关的支架内再狭窄(ISR)/支架内血栓形成(ST)及出血的风险及效果。

研究目的

评估静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不同抗栓治疗方案及远期效果。

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87例接受下腔静脉或髂股静脉支架置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确定抗血栓形成方案以及随后的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出血的发生率。

研究结果

不同抗血栓治疗方案的处方方案差异很大。63例患者中有13例(21%)观察到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事件,而87例患者中有6例(7%)出现大出血事件。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相比,三联疗法(抗凝+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似乎减少了支架内再狭窄/支架血栓形成的几率(OR=0.07,P=0.01)。

表1

表2

表3

研究结论

静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抗血栓治疗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表明,与仅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相比,采用三联疗法(抗凝+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支架内再狭窄及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但是,仍然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试验研究才能更准确地确定不同抗血栓形成方案的风险和获益。

彩蛋时刻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fkz.com/ways/107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