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髂动脉狭窄治疗专科医院 >> 髂动脉狭窄治疗 >> 老人先后被装14个支架,其实一个都不用

老人先后被装14个支架,其实一个都不用

 

血管究竟狭窄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安装支架?70%?80%?

都不是。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需要先理解“冠脉和心肌”的问题。

首都医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张健教授仔细解释了这个问题。

问:我记得您曾说过,大家对于什么是冠心病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这个错误是什么?

答:冠心病真正的概念是说,“冠”指的是冠状动脉系统,“心”指心肌或者说心脏。两方面都出问题,才能叫“冠心病”。实际上冠心病的诊断或者满足条件有两个:一个是冠,一个是心,“1+1”。冠状动脉系统发生了一些病变,比如斑块、炎症、收缩、痉挛等等,这个病变导致了心肌或者心脏发生缺血,两个同时具备,才能称为“冠心病”。

问:比如说血管发生斑块或者狭窄,甚至狭窄90%,也不能叫冠心病?

答:如果没有缺血,从来没有发生过缺血,那么就不能叫“冠心病”,他只是冠状动脉病。血管病了,心肌没缺血,叫“血管病”、“冠状动脉病”。

问:哪怕血管已经“破破烂烂”变形了?

答:对。这就是我们的误区,我们往往把血管病认为是冠心病。当血管有病了,心肌心脏发生缺血的风险是高的,可能性是大的,但是未必。一定要确定有心肌的缺血,才能称为“冠心病”。在没有发生心肌缺血之前,他都是冠状动脉病,血管病。

问:那反过来理解,如果说血管堵了百分之二三十,或者看起来好像很光滑,但它引起了心肌缺血,这算冠心病吗?

答:当然叫做冠心病。

问:这个概念分的这么严格是为什么?

答:显然是为了诊断界定病人病情。分析判断病人病情处在什么时期,什么阶段,怎么治,是治还是防。这牵扯到治疗,牵扯到调集医疗资源的问题。

问:听说您见过一位装了14个支架的病人,这是怎么回事?

答:这个是病人分前后三次做过14个支架。我仔细了解了病史,查看了当时的诊疗结果。在术前,他确实是心脏三支血管都有斑块,而且斑块很多、很弥漫。但是,各种的检查的手段,包括运动实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核医学等等,很多的检查,包括症状,都没有任何,在静息或劳力状态下的心肌缺血的证据。实际上他就是一个典型的血管病,冠状动脉病变。

问:这位患者血管都变成那个样子了,为什么没有导致心肌缺血?

答:因为他血管虽然到处是斑块,但是斑块并没有使管腔的面积减少太多。因为我们在造影上看到只是一个二维的图像,对于供血来说,真正有意义和价值的是管腔面积。看起来直径减少很多,但是可能从另外一个三维的层面上看,它的面积并没有减少多少,供血量还是足够的,所以说并没有导致缺血。

问:那既然他没有心肌缺血,怎么就装了那么多支架?

答:这就是我们说的问题:把“血管病”当做“冠心病”给处理了。

问:“把血管病当成冠心病”,也就是说通过造影看到狭窄的很厉害,我就要通过支架把这儿撑开?

答:对。我们通过造影看到的血管狭窄,跟超声、运动实验等等这些检查的心肌缺血,他们之间,我们的医生没有把它搞明白,还是我们在概念上发生了问题。血管病跟心肌缺血之间,当然有相互支持的时候:血管有病变,心肌有缺血,这个时候容易理解;血管病变挺重,但心肌没有缺血,这时候我们往往就把持不住,不知道心里的这种底线往哪个方向偏。

问:所以多数情况下血管病变和缺血之间它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

答:要拿证据。一方面要拿血管有病变的证据,另一方面要拿心肌有缺血的证据。

问:是不是说我们做支架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心肌缺血的问题,而不是说解决血管看着好像不通了的问题?

答:对,没错。概念不清,诊断必然有误;诊断有误,治疗必然有误。

问:那寻找心肌缺血的证据,一般通过什么手段?

答:症状、心电图、浩特、活动平板,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核医学……这些证据。

问:也就是说做支架之前必须得寻找这些证据?

答:对。

问:那心肌缺血有没有标准,就是缺到什么程度才给我放支架?

答:国际上有一个按照左心室质量的5%、10%有这么两个阶段值。5%以下一般不会有症状,就是不容易有信号;5%以上,患者本人往往就能够感受到心肌缺血;10%以上就会影响寿命长短。

问:这个时候放支架,对于患者来讲是有价值的?

答:我们至少要选择5%以上的心肌缺血来进行干预。5%以下可以不干预;5%以上的干预后,改善生命质量;10%以上的缺血改善以后,延长生命长度。这其中的意义和价值是不一样的。

张健,中共党员,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心血管博士后,博士生导师。

01学习经历

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师从王士雯院士,胡大一教授,欧洲心脏病协会前主席ChristianHamm教授。

02临床工作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急诊、重症、心衰及心血管介入治疗。20多年来,个人累及完成PCI余例,冠脉旋磨术余例,IVUS余例;肾动脉支架余例;临时起搏1余例(含床旁非X线临起);IABP余例;ECMO12例;下腔静脉滤器余例;急性肺栓塞导管碎栓余例。专家门诊00余例。帮扶北京、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安徽、内蒙、辽宁、新疆等地的70医院开展心脏介入手术,累计0余例。

03科研

科研、学术理论创新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项;参研12项。作为共同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并获CFDA医疗器械注册证。首次提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直径分型法。首次提出经冠状静脉系统IVUS导航CTO介入治疗的学术思想,TV-PCI系统已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已完成美、欧TV-PCI系统的专利申请。成果转化中。

04学术成果

发表论文累计63篇,第一作者34篇,通讯作者16篇;SCI13篇;著作主编1部,主译1部,合著9部。8年参加汶川抗震救灾并获“向峨乡荣誉乡民”;9年参加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卫勤保障;年参加上合组织军事联合演习卫勤保障救治;医院“十佳医生”荣誉称号;年获“华益慰”杯优质服务标兵;年获“人民好医生”荣誉称号。

05学术任职

国家科技部项目评审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委员、全国TAVI联盟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华老年急诊医学会心血管科技创新与转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军区心血管委员会委员、解放军及北京军区科委会委员、中国心脏重症委员会金盾分会委员、《中国心血管医师》通讯编委、《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特邀审稿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fkz.com/ways/117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