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髂动脉狭窄治疗专科医院 >> 髂动脉狭窄症状 >> CTV诊断髂静脉狭窄的准确性堪比血管内超

CTV诊断髂静脉狭窄的准确性堪比血管内超

 

常规CTV成像中,采用的诊断标准CIV直径16mm或EIV直径14mm与IVUS诊断的狭窄相关,且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低,是一种良好的诊断方法。

——摘自文章章节

髂静脉狭窄是晚期慢性静脉疾病的主要病理过程。狭窄段的支架置入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且其远期通畅率较高。血管内超声(IVUS)已成为诊断髂静脉狭窄以及引导支架置入的首选方式。静脉造影广泛用于术前髂静脉的评估,但这种技术在增强对比方面存在许多缺点,其中包括狭窄病变的显露不良以及对于病变严重程度和累及范围的低估,导致支架置入位置的选择不佳。由于缺乏血管内测量这一严重缺陷,因此,狭窄病变通常以相邻的“正常段”作为参照,在相对的基础上进行分级(狭窄百分比)。该方法通常用于动脉狭窄的分级,并由此派生至静脉上。但这可能不适用于静脉,因为髂静脉狭窄通常是伴有或不伴有局灶性狭窄的弥漫性长段病变(Rokitansky狭窄)。此时使用相邻节段作为参考会导致对狭窄程度的低估。

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对比增强有克服普通静脉造影不足的潜力。其血管内测量可以用来测量髂静脉段的直径。测量内径小于正常值则提示该处管腔狭窄。髂静脉的正常直径可以根据泊肃叶方程和杨氏标度律来计算。计算的直径与非狭窄静脉段的IVUS测量值非常接近。基于此,CIV的最小正常直径设定为16mm(面积为mm2),EIV的最小正常直径设定为14mm(面积为mm2)。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常规CTV的诊断准确性,此常规CTV通过对比剂增强以及采用两段式直径法。随后将通过IVUS测量髂静脉以确定是否适合置入支架作为比较的“金标准”。这是一个单中心(三位外科医生)队列研究,对前瞻性收集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目的

髂静脉狭窄是晚期慢性静脉疾病的常见病理过程。目前血管内超声(IVUS)是诊断髂静脉狭窄以及引导支架治疗的“金标准”。术前IVUS检查是必须的。常规静脉造影在某些方面具有缺陷不足以承担检查的作用,其缺乏血管内测量是一个严重的缺陷。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造影(CTV)可能更有优势,它的测量功能可用于精确狭窄的髂静脉直径。此外,CTV可以分别测量髂总静脉(CIV)以及髂外静脉(EIV)的直径,得到两个数据点评估静脉情况,进而替代静脉造影以及目前的CTV检查使用的单点评估。我们将CTV(臂静脉注射造影剂)的两段式直径法的诊断准确性和IVUS的诊断准确性进行了比较。

研究方法

收集了在IVUS检查之前5年内进行了髂静脉计算机断层扫描测量的患者的资料,总共对91条肢体进行了分析。这是一项对前瞻性收集的数据再次利用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将CIV和EIV段的CTV图像分别以及结合起来与IVUS平面图像进行比较。对于两种成像技术,CIV直径16mm,EIV直径14mm被诊断为狭窄。使用Bland-Altman散点图以及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在IVUS评估中,84%的CIVs和78%的EIVs有狭窄,16%的CIV和22%的EIV管腔直径正常。这些为与CTV的比较提供了IVUS的阳性和阴性对照。在CTV中,两个静脉节段(CIV或EIV)中至少有一个狭窄的患者达到90%,比单节段受累高约10%-15%。CTV与IVUS的平均测量直径差异:CIV为+2.5%,EIV为+7.3%。在Bland-Altman散点图上,与IVUS相比,CTV对CIV和EIV的单节段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3%和73%。若规定两个节段中任一个节段狭窄即被诊断为髂静脉狭窄,此时灵敏度提高到97%,阳性预测值为93%,准确度为91%。ROC分析证实了两段法比单段测量的准确性有所提高,曲线下面积为0.89(P.)。

研究结论

常规CTV成像中,采用的诊断标准CIV直径16mm或EIV直径14mm与IVUS诊断的狭窄相关,且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低,是一种良好的诊断方法。

表1

表2

表3

表4

图1

表5

表6

表7

表8

图2

彩蛋时刻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fkz.com/wazz/102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