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一生yangguangyisheng
血管堵了99%,变得像根头发丝一样,服用降压药,血压依旧高达mmHg以上,这件事就真实地发生在江苏一位七旬老人身上。
▲白色尖头所指部位是血管堵塞99%的位置
据《中国江苏网》报道,70多岁的王老汉近一个月来双腿乏力,走50米就腿疼,走不动路。到医院检查,医生都大吃一惊:王老汉全身多处血管严重病变,颈动脉、肾动脉、髂动脉、腿动脉等主要血管均出现重度狭窄甚至闭塞,最严重的地方达到99%阻塞。
可以说,老人的病情极其危急,若拖延不治,堵塞的颈动脉随时会引发脑中风,后果不堪设想。医院的医生为王老汉做了手术,手术过程中,从几乎堵死的血管中清扫出许多豆腐渣状“垃圾”。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吃得过油!为什么说几乎所有人都有这坏习惯?这是有数据支撑的,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平均吃油量高达45—50克,相比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日25—30克的标准,超出了一大截!
多吃一口油,吃出一身病
中国有句俗话,“油多不坏菜”,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油放得多,菜还真的更美味一些。但是这个美味是以糟蹋健康为代价的。
按80岁寿命计算,人一生要吃大约60余吨食物(包含水),2吨的卡车要运30多车才能把你这辈子吃的东西运完。人一生要吃大约8万顿饭,任何一顿都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
英国《每日邮报》曾综合大量研究指出,过量吃油会带来癌症、高脂血症、冠心病、关节炎、胆囊炎、痤疮等问题。尤其当摄入饱和脂肪酸过多时,会使胆固醇增高,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我们请专家给列位看官分析一下这些病都是怎么来的。
1一年增重20斤
油脂的单位热量高,1克即可产生9千卡的热量。如果每人每天多吃进1茶匙(15克)油,一个月后体重就会增加-克,一年就会增加体重近10公斤。
2高血脂
血脂包括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其中任何一项过高,都被称着“高血脂症”。而吃油过量,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也会增多。
3脂肪肝
吃油多,血液过多的甘油三酯到了肝脏,逐渐储存起来,就会转变为脂肪,形成脂肪肝。
4高血压
吃油过多,长期血脂过高,甘油三酯囤积在血管很容易引发动脉硬化,导致高血压。
5糖尿病
多吃油会造成肥胖和血脂升高,增加糖尿病风险。肥胖的人细胞外周肥大,对胰岛素不敏感,不少2型糖尿病就是由过度肥胖导致。
6心脑血管疾病
油脂摄入过多,除了造成肥胖外还会导致血液中脂肪酸过多。脂肪酸过剩时主要以甘油三酯形式贮存,沉积在血管里造成动脉硬化,形成血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健康控油十大狠招
吃油过量不好,很多人索性滴油不沾,这样也不对,适量的油脂摄入对我们的视力、脑健康、心脑血管、各脏器是有益的。如何控制用油、健康用油才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专家也给出了10个控油狠招。
1买小桶装的油
如果家里人不多,最好买小包装的油,尽量能在一两个月内用完。不要贪恋大桶装的价格实惠,如果油不新鲜的话,不利于健康,就因小失大了。
2使用带刻度的油壶
有些油壶按照人数标注了使用量(例如2人份/50克、3人份/75克),按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人每天的25克油,如果用家中喝汤的白瓷勺来量,就是两勺半。利用工具,放油就不会凭感觉了。
3减油有三宝
香菇、葱姜蒜、凉拌。做菜时可以多放香菇,因为香菇含有核苷酸,是天然的“味精”,多体验这种香味和食物原本的味道,对高油食物的依赖性就会降低。另外还可多利用葱姜蒜、胡椒、花椒、八角等调料给食物增鲜。此外,多采用凉拌的烹调方式,也能控制摄油量。
4换着吃油
食用油类要多样化,不要只吃一种油或一个品牌的油。要选择多种油换着吃,满足食物多样化的需求。比如先买一瓶花生油,吃完后再换成一瓶菜籽油或豆油等。
不同烹调方式要选用不同的油,比如高温爆炒要选热稳定性好的油脂,如花生油等;凉拌菜和炖煮菜选用不饱和脂肪酸高的油,如橄榄油、豆油、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等,充分保护和利用其中的维生素E。
5别油上加油
有的人用橄榄油拌菜后感觉味道不够浓,又滴了香油。但这样很可能使一天的用油量超标,拌菜只用一种油即可。
6少点藏油大菜
在家吃饭油量可以自己控制,常去饭馆吃很容易食用油摄入超标,尤其是一些藏油大菜,比如红烧茄子、干煸豆角、水煮鱼、干锅菜花、毛血旺、地三鲜等等,看着就满是金光闪闪的油。
7炒菜之后控会儿油
把菜锅斜放2~3分钟,让菜里的油流出来,然后再装盘。青椒、豆角、荸荠、莴笋之类的蔬菜吸油较少,非常适合这种方法。
8拌凉菜时最后放油
拌凉菜最后放一勺香油或橄榄油,然后马上食用。这样油的香气可以有效散发出来,食物还没有来得及吸收油脂,这样吃凉拌菜即便少放一半油,味道也会很香。
9煲汤撇掉上层油脂
鸡、排骨、牛腩、骨头等炖煮都会出油,做好后把上面的油脂撇出来,可以减少油脂的摄入。
10把过油材料改为焯水
制作肉片时,可用水焯法,用沸水把材料快速烫熟,一般肉片变色捞出即可。因为肉类本身富含脂肪,只要加热迅速,就能做出口感柔嫩的肉片。炒菜时,等其他原料半熟时,再把肉片放进去,一样很香,不影响味道,口感还会清爽很多。
多采用蒸、煮、炖、汆、拌等少油的烹调方法,可以减少油的摄入,不用油炸、油煎等烹调方法。或者也可以换成平底锅炒菜,因为常用的圆底锅加油很容易过量。
油多不坏菜,这是绝大多数家庭的炒菜习惯,为了全家人的健康,一定要改过来,尤其是中老年人,等到血管堵塞99%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转自:养生中国
禁毒小知识
好奇心强、行动活跃的未成年人,
正是毒品的“易感人群”,
毒品威胁离青少年并不遥远!
所以,
禁毒教育时刻不能忘!
防毒第一步:辨别毒品,了解危害1常见毒品传统毒品通过罂粟等植物提取,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
合成毒品是相对于传统毒品而言的,由人工化学合成,包括冰毒、摇头丸、麻古等,此类毒品直接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对人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造成的精神依赖更为强烈,“一朝吸毒,终生想毒”。
近年来为祸甚烈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也要引起注意,如K粉(氯胺酮)、合成大麻素、卡西酮等,具有强烈的兴奋和致幻作用,吸食后会引起偏执、焦虑、恐慌、被害妄想等反应,由此诱发的恶性暴力犯罪案件屡有发生。
2毒品的伪装除了以上毒品外,目前社会上还出现了不少善于“伪装”的毒品,对青少年更具欺骗性。
“阿拉伯茶”:恰特草,主要活性成分为卡西酮,稍不注意就会以为是茶叶或青菜。
“奶茶”:冲泡后散发奶茶香味,却混合了冰毒、K粉,毒性巨大。
“红冰”:冰毒提纯物,形如紫晶,状如大粒海盐。“跳跳糖”:遇水即溶,香味都与跳跳糖相似,喝一次会长时间处于兴奋之中。“浴盐”:一种新型致幻剂,颜色五彩缤纷,极具诱惑力。“干花”:花叶上浸泡了毒品K3,毒贩会说这只是一种好闻的花,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吸毒。下图的饼干、软糖、蛋黄派、果冻、巧克力、香烟,其实都是毒品的“伪装服”。
了解更全面的毒品预防知识, 当你发现周围的人有以下迹象时,要警惕,他(她)可能已经沾染了毒品:
1.无故旷课,学习成绩突然变差;
2.在家中或学校偷窃财物,或突然频繁地向父母亲友索财借钱;
3.藏有用途不明的注射器、锡纸、吸管等物品;
4.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5.为掩饰手臂上的注射针孔,长期穿着长袖衬衣;
6.情绪不稳定,无端发怒,焦躁不安,睡眠质量差。
最后,我们要提醒大家,在娱乐场所看到吸食、贩卖毒品现象,一定要及时举报!
自我防范,远离毒品,禁毒教育课,是让你受益一生的必修课,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追求健康幸福生活。健康人生,绿色无毒!—————————————————
山东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醒您: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点击右上角分享、收藏。
阳光一生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