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姨前几天不小心摔骨折了,由于骨折不严重,医生嘱咐她在家卧床休息两周。谁知还不到两周,刘阿姨的腿就明显肿了一圈,到医院检查,结果是静脉被血栓“堵”住了。
上海交通大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欧敬民介绍说,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临床表现为疼痛、下肢肿胀、浅表静脉曲张和一些全身反应如体温升高等。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大手术后)。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生,以下肢静脉多见;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甚至残疾。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并不少见,比如经济舱综合征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致;骨折病人手术后下肢水肿也往往是深静脉血栓形成所致;长期卧床的高龄老人或长时间久坐的办公室一族,也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那么,如何预防这一病症的发生呢?欧主任建议:第一,保护静脉。完整的静脉具有良好的抗凝和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前提。因此,要减少不必要的静脉注射和输液,对于静脉插管、血透、化疗、静脉输入高营养、安装起搏器等人群要加强保护静脉的指导,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第二,适当运动。血流缓慢是造成深静脉血栓的首要因素,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回流。由于坐姿压迫髂窝和膝关节,使大腿静脉血流淤滞,时间久了就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因此,长时间久坐的人群应注意加强日常锻炼,每坐1小时后,应起立行走5分钟,或抬高下肢,以使血液回流通畅。第三,合理饮食。应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同时每日保证毫升以上的饮水量,以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排便困难所导致的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不要滥用保健品和超剂量补充维生素,一些保健品中的激素如雌激素会诱发血栓性静脉炎,特别是与大剂量维生素E(每日用量超过毫克)同时服用时,会加大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第四,着装舒适。过紧的衣物和腰带会影响静脉的回流。日常穿着应以舒适、整洁、便于活动为主,避免长期穿着紧身衣裤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对高危人群,下肢可以穿着“循序减压弹力袜”,其压力梯度以踝部最高,依次递减,帮助静脉血向心回流,减轻静脉压,降低组织水肿。第五,戒烟。高危人群应绝对戒烟,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刺激血管收缩,促使血栓形成。第六,严遵医嘱用药。已使用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和肝素治疗的患者均有一定的出血率。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用药和监测凝血酶原指标,不得随意调节药量,如加服或停用任何西药和草药,应更频繁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学会观察抗凝药物的并发症如牙龈出血、食欲下降、黑便等胃肠道出血表现;发现有出血可能应及时就诊,告知医生。第七,放松心情。现代研究发现,精神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均可使人体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物质分泌增加,导致血管收缩,也可能促使血栓形成。因此,保持放松的心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也有积极作用。一旦出现下肢肿胀,疑似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欧主任指出,取栓时机越早越好,即使病期已超过10天,仍应积极取栓。急性期即病程不超过72小时者,给予血栓消融处理如使用溶栓疗法和手术治疗;中晚期或范围较小的血栓可使用抗凝疗法和祛聚疗法,以减轻下肢静脉淤血。对已出现股青肿征象的患者,应手术取出血栓,挽救肢体。
专家简介欧敬民上海交通大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血管外科疾病的手术及腔内微创治疗,包括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颈动脉瘤、颈动脉体瘤、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主髂动脉硬化狭窄、肾动脉狭窄等内脏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缺血、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侵及血管的后腹膜肿瘤等。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下午、周六上午。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