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髂动脉狭窄治疗专科医院 >> 髂动脉狭窄饮食 >> 经左侧桡动脉行急诊PCI较经股动脉途径有

经左侧桡动脉行急诊PCI较经股动脉途径有

 

医院作者:戚国庆 夏岳 魏立业 张庆文 尤扬

目的探讨急诊PCI时经股动脉途径与左侧桡动脉途径的优劣。方法

年1月至年8月对我院需要进行急诊PCI的例AMI患者分为左侧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观察两组在造影导管和指引导管到位的时间、操作成功率及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导管到位时间无明显差异,两组手术最终成功率无明显差异,左侧桡动脉组血管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行急诊PCI术左侧桡动脉途径有优势。

左侧桡动脉股动脉急诊PCI

经右侧桡动脉途径介入技术因易于被患者接受、明显减少大动脉血管并发症、患者可立即下床及易于术后护理等优势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介入医生的首选。但由于右侧桡动脉途径与主动脉的解剖关系(角度大、血管变异多)可能会导致比如X线暴露时间长、输送导管费时、导管有时到位困难、支撑力差等情况,尤其对于年轻医生或初学者来说学习周期较长。因此在进行急诊PCI时为了争取时间,相当一部分医生仍然习惯常规选择经经典的股动脉途径进行PCI。但可以确定的是股动脉途径较桡动脉增加血管相关出血风险[1],为了取长补短,既方便患者又可尽量减少大的血管并发症,我们采用常规经左侧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术并与经股动脉途径急诊PCI术进行了对照。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年1月至年8月对我院需要进行急诊PCI的例AMI患者分为左侧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其中左侧桡动脉组例,男性68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8±9.6岁;股动脉组98例,男性60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6±10.7岁,性别构成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分组方式由经验丰富的术者根据患者脉搏及血流动力学情况随机分配,入左侧桡动脉组者必须Allen试验阳性,阴性者全部归入股动脉组,5分钟内穿刺不成功者改为股动脉组。病情凶险及心源性休克者排除。

1.2方法

1.2.1动脉穿刺左侧桡动脉组采用Seldinger穿刺法进行穿刺,置入6F泰尔茂桡动脉鞘管,常规给予普通肝素IU,硝酸甘油ug;股动脉组采用Seldinger改良法进行穿刺,置入6FCordis动脉鞘管,常规给予普通肝素抗凝。

1.2.2导管操作均采用Judkins技术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者通过心电图预先判断罪犯血管,先用造影导管(左侧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小0.5号)进行非罪犯血管侧的血管造影了解情况,然后直接用指引导管进行罪犯血管侧的造影。记录造影导管和指引导管到达冠脉开口时间。手术以开通罪犯血管尽量达到TIMI血流2级为目的,不强求置入支架。

1.2.3术后处理经左侧桡动脉组术后即刻拔除鞘管,普通加压包扎,视具体情况逐层松解绷带,6小时后完全解除。股动脉组术后4小时在心电监护下拔除鞘管,加压包扎,制动12小时。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5统计分析,连续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造影导管及指引导管到位时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表1)。

表1造影导管及指引导管到位时间

组别

左冠造影管到位时间(秒)

右冠造影管到位时间(秒)

左指引导管到位时间(秒)

右指引导管到位时间(秒)

左侧桡动脉组

79.65±26.31

86.43±22.35

81.09±28.17

87.22±15.32

股动脉组

76.23±20.41

87.68±18.34

80.46±19.87

85.13±17.08

P

0.05

0.05

0.05

0.05

2.2左侧桡动脉组5例因桡动脉穿刺耗时长(归入股动脉组)、2例输送导管时痉挛、1例因锁骨下动脉迂曲导管操作困难改为股动脉或右侧桡动脉入路完成;股动脉组2例因髂动脉严重迂曲,导丝导管操作困难改为左侧桡动脉入路完成。两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1月时生存率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表2)。

表2手术成功率及术后1月时生存率相

组别

成功率(TIMI血流2级)(%)

1月时生存率(%)

左侧桡动脉组(n=)

94.44

97.22

股动脉组(n=98)

95.91

96.94

P

0.05

0.05

2.3术后左侧桡动脉组2例上臂血肿,处理后痊愈;3例桡动脉闭塞,经及时发现给予局部按摩等处理后2例再通,1例未通。股动脉组腹膜后血肿1例,给予输血抢救并转入ICU,最后因停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后再发心脏事件死亡;假性动脉瘤4例,给予重新压迫或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后好转;6例穿刺局部因血肿遗留硬结,血管迷走反射4例。两组血管相关并发症有明显差别(P0.01)(表3),其中股动脉组1例严重血管相关并发症导致死亡。

表3两组血管相关并发症比较

组别

血管闭塞

腹膜后血肿

假性动脉瘤

迷走反射

局部血肿

总的血管事件率(%)

左侧桡动脉组(n=)

3

0

0

0

2

4.63

股动脉组(n=98)

0

1

4

4

6

15.30

P0.05

3讨论

近10年来选择桡动脉路径的PCI比例逐年增长,这一增长还体现在对STEMI的介入和直接PCI中。对于急诊PCI经右侧桡动脉入路的结果并不逊于经典的股动脉途径[2]。据Bertrand于年的统计显示,在世界范围内89.4%的经桡动脉入路为右侧桡动脉,选择左侧入路的仅有10.6%。在我国,许多介入医生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术,但在急诊PCI时仍会习惯地选择股动脉途径,原因主要顾忌经右侧桡动脉入路可能会由于穿刺桡动脉、导管输送困难或导管支撑力不足而浪费时间,但是经股动脉又面临血管并发症多而严重的问题。因此如果根据左侧桡动脉入路的导管进入升主动脉的走形方向接近股动脉入路,且左侧锁骨下动脉走形变异率低的特点考虑,选择左侧桡动脉作为急诊PCI的入路不失为取桡动脉的优点补股动脉途径的缺点,可能会有好的结果。因此对我院近年来的名急诊PCI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观察,结果发现采用经左侧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术可以达到几乎和股动脉一样的导管输送速度,迅捷、安全,重要的是明显减少了血管相关并发症,尤其是不易于被患者接受的血管并发症,两组在PCI术后患者总体的预后相当。这一结果与TCT最新报道相符合:桡动脉途径减少ACS高危患者的出血风险。

笔者认为急诊PCI术可以尝试常规采用经左侧桡动脉入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但是在遇到穿刺困难或输送导管受阻时,及时改用经股动脉途径作为争取时间的重要补充。当然,本研究仍需加大样本量观察。









































怎样才能治好白癜风
北京现在一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fkz.com/wacs/39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