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髂动脉狭窄治疗专科医院 >> 髂动脉狭窄饮食 >>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精要8007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精要8007

 

.重度窒息的表现:新生儿面部苍白;口唇青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呼吸;心跳不规则,心率次/分;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喉反射消失;肌张力松弛。

  .新生儿窒息应按ABCDE复苏方案。A是根本,B是关键,E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

  A.通畅气道:新生儿娩出后立即吸净口、咽、鼻黏液。

  B.建立呼吸:通气频率为40~60次/分,以心率增加接近正常、胸廓起伏、听诊呼吸音正常为宜。通气有效的主要指标是可见胸廓起伏。

  C.恢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可采用双拇指法或中示指法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体下l/3

  处,按压频率为次/分,压下深度为1.5~2cm,按压放松过程中,手指不离开胸

  壁。按压有效时可摸到股动脉搏动。

  D.药物治疗:胸外心脏按压不能恢复正常循环时,遵医嘱给予l:肾上腺素。

  E评价:复苏过程中每30秒评价新生儿情况。

  .新生儿窒息患儿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温,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维持患儿肛温36.5~37℃。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表现是意识改变和肌张力变化。轻度表现为兴奋、激惹、肌张力正常,吸吮反射正常,拥抱反射活跃,不出现惊厥;中度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减弱,可出现惊厥;重度表现为意识不清、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吸吮反射消失,惊厥频繁。引起脑损伤的部位与胎龄有关。

  .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常用的辅助检查有头颅超声检查、CT检查、磁共振、脑电图。

  轻度脑电图正常;中度可见癫痫样波或电压改变;重度脑电图及影像学诊断明显异常。头颅B超可见脑室及其周围出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如患儿无围生期窒息史,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脑病时可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疑有功能性障碍者,将

  其肢体固定于功能位,早期给予患儿动作训练和感知刺激的干预措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常表现为易激惹、过度兴奋或嗜睡、昏迷等神志改变,为中枢兴奋或抑制症状交替出现;颅内压增高时常表现为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角弓反张等;早期肌张力增高,以后减弱或消失。

  .新生儿颅内出血脑脊液检查呈均匀血性,有红细胞,蛋白含量明显增高,严重者糖定量降低。影像学检查首选B超,可确定出血部位和范围。

  .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镇静止惊选用地西泮、苯巴比妥或水合氯醛灌肠;降低颅内压选用呋塞米;止血选用维生素K1。

  .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护理时应注意:保持安静,减少噪声;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集中护理操作;静脉穿刺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喂乳时不宜抱喂;保持头抬高15°~30°体位;密切观察病情,应注意生命体征、神态、瞳孔、肌张力、前囟等改变。

.生理性黄疸是由于生后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所引起的。常在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μmol/L,早产儿μmol/L;一般情况良好。

  .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1)黄疸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疽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足月儿

  .2μmol/L,早产儿μmol/L;

  (3)黄疸进展快: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

  (4)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5)血清直接胆红素26μmol/L;

  (6)一般情况差。

  .血清胆红素浓度μmol/L时,常发生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有:精神反应差、拒乳、嗜睡、肌张力减低及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等。

  .新生儿溶血病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多为母、子血型不合(母0型、子A或B型血)引起。

  .黄疸患儿应加强保暖,提早喂养。若为母乳性黄疸,可暂停母乳3~5天,待黄疸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若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

  .光照疗法临床上适用于间接胆红素增高的新生儿。其原理是间接胆红素经蓝光照射后可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

  .光照疗法应采用波长~nm的光疗箱,灯管与皮肤距离为33~50cm,灯管使用小时后必须更换。

  .光照疗法的注意事项

  (1)患儿入箱前须进行皮肤清洁,禁忌在皮肤上涂粉或油类。

  (2)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

  (3)双眼佩戴遮光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

  (4)患儿全身裸露入箱,只用长条尿布遮盖会阴部,男婴注意保护阴囊。

  (5)单面光疗箱每2小时更换体位1次。每2~4小时测体温1次,使体温保持在36~37℃为宜。

  (6)光疗过程中按需供给水分及营养。

  (7)血清胆红素μmol/L(10mg/dl)时可停止光疗。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包括寒冷、感染、早产、窒息等,其中寒冷是主要原因。

  .寒冷损伤综合征发病机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易散热;缺乏寒战等物理产热方式;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多,当体温降低时容易发生硬化。

.寒冷损伤综合征常表现为低体温和皮肤硬肿。患儿肛温35℃,重症30℃;硬肿顺序是小腿一大腿外侧一整个下肢一臀部一面颊一上肢一全身。临床上常根据硬肿的范围将硬肿分为3度:轻度20%;中度20%~50%;重度50%。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出血。

  .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若肛温30℃、腋温-肛温≥0时,宜采用自产热复温方式,可将患儿置于预热至30℃的暖箱中,一般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当肛温30℃时,无论腋温一肛温差如何,宜采用外加热复温方式,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加热,每小时提高箱温l~1.5℃,箱温最高不超过34℃,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新生儿脐炎常表现为脐周皮肤红肿,有脓性分泌物,重者可向周围皮肤或组织扩散,引起腹壁蜂窝织炎、皮下坏疽、腹膜炎、败血症等。

  .脐炎轻症者用2%碘酒及75%酒精清洗;脐部化脓或出现全身症状者可用青霉素。如有脓肿形成,则需行切开引流;肉芽肿形成者可用10%硝酸银溶液烧灼后,敷以油膏。

  .脐炎患儿洗澡时,注意不要洗湿脐部,洗澡完毕,用消毒干棉签吸干脐部,并用75%酒精消毒,保持局部干燥。

  .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可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者无症状或无特异性症状,表现为反应差或烦躁、喂养困难、哭声异常、肌张力低、激惹、惊厥、呼吸暂停等。经补充葡萄糖后上述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

  .无症状低血糖可给予进食葡萄糖,如无效改为静脉输注葡萄糖;对有症状患儿都应静脉输注葡萄糖;对持续或反复低血糖者除静脉输注葡萄糖外,结合病情予氢化可的松静脉点滴、胰高血糖素肌注或强的松口服。

  .新生儿低血糖患儿护理时应注意:生后能进食者尽早喂养,根据病情给予10%葡萄糖或吸吮母乳;早产儿或窒息儿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葡萄糖输入;定期监测血糖,静脉输注葡萄糖时及时调整输注量及速度。

  .当新生儿血清总钙1。75mmol/L(7mg/dl)或血清离子钙0.9mmol/L(3.5mg/dl)时称为低钙血症,早产儿多见

.新生儿低钙血症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肌肉抽动及惊厥等。抽搐发作时常伴有呼吸暂停和发绀;发作间期一般情况良好,但肌张力稍高,腱反射增强,踝阵挛可呈阳性。

  .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惊厥发作时应立即静脉推注l0%葡萄糖酸钙,推注要缓慢,并专人监护心率,以免注入过快引起心脏停止;避免药物外溢而造成局部组织坏死,一旦发现药液外溢,应立即停止,局部用25%~50%硫酸镁湿敷。

  .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惊厥停止时改为口服补钙,应在两次喂奶间给药,禁忌与牛奶搅拌在一起,影响钙吸收。同时服用10%氢氧化铝,阻止磷在肠道的吸收;尽量母乳喂养或应用钙磷比例适当的配方乳。

  .肾单位和集合管生成的尿液,经集合管在肾乳头的开口处流入肾小盏,再进入肾大盏和肾盂,最后经输尿管进入膀胱。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经滤过进入肾小囊,其间的结构称为滤过膜。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足突细胞的足突构成。

  .肾小球滤过率取决于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及肾血流量的影响。

  .肾素主要由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产生,肾灌注压下降、交感神经兴奋及体内钠含量的减少均可刺激其分泌。

  .输尿管全长粗细不等,有3个狭窄部,即输尿管的起始部、跨越髂血管处、膀胱壁内,是结石易滞留之处。

  .尿道全程有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3处狭窄,是尿路结石最易滞留处。

  .排尿是一种反射动作,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促进排尿;交感神经兴奋时,则阻止排尿。

.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由β溶血性链球菌A组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典型表现: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镜下血尿为主。常为起病首发症状。水肿是最常见的症状,初仅累及眼睑及颜面。

  .急性肾炎起病初期血清补体C3及总补体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对诊断本病意义很大。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0滴度可升高,提示近期内曾有过链球菌感染。

  .急性肾炎以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急性肾炎急性期应低盐饮食(3g/d);肾功能正常者无需限制蛋白质入量,但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入量。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蛋白尿,是慢性肾炎必有的表现,24小时尿蛋白常在1~3g;血尿,多为镜下血尿;出现眼睑水肿和(或)下肢轻、中度可凹性水肿;轻度或持续的中度以上的高血压;慢性进行性肾功能损害。

  .慢性肾炎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改善症状,防治严重合并症,而不以消除尿蛋白及血尿为目标。

  .慢性肾小球肾炎(进入氮质血症期时)宜采取低蛋白低磷饮食,蛋白质的摄入量为(0.6~0.8g)/(kg·d),其中60%以上为高生物效价的优质蛋白;盐的摄人量为l~3g/d。

  .肾病综合征为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常伴有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其中前两项为诊断的必需条件,四大表现中以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最为突出。

  .水肿是肾病综合征病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水肿的主要原因是低蛋白血症;感染是主要并发症。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可自发形成血栓的原因是血液多呈高凝状态。

  .-肾病综合征出现重度水肿,严重高血压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蛋白摄人量应为正常入量[体重l.Og/(kg·d)]的优质蛋白质(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应少进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动物油脂),多吃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及鱼油),水肿时应低盐(食盐3g/d)饮食,但不是禁盐饮食。

  .环磷酰胺是目前最常用的细胞毒药物,适用于激素治疗无效或拮抗的病人。

  .我国慢性肾衰竭的最常见病因为慢性肾球肾炎。

  .肾功能衰竭期:Ccrl0~25ml/min,Cr显著升高,约为~μmol/L,病人贫血较明显,夜尿增多及电解质紊乱。

  .胃肠道症状是慢性肾衰最早、最常出现的症状。贫血是尿毒症必有的症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是造成贫血的主要原因。

  .慢性。肾衰,血红蛋白多在80g/L(8g/dl)以下,最低达20g/L(2g/dl)。尿量可正常,但夜尿多,尿比重低,严重者尿比重固定在1..。尿蛋白(+~+++),晚期可阴性。

  .慢性肾衰竭病人皮肤瘙痒的原因:一是沉积于皮肤的尿素霜刺激,二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盐异位沉积于皮肤和神经末稍。慢性肾衰竭患者易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出现低血钙高血磷的情况。

  .慢性肾衰竭后期病人是,一旦出现少尿、血钾升高提示病情严重。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时,其护理重点是温水清洗皮肤(避免使用肥皂)。

  .慢性肾衰竭患者晚期常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为首选措施。

  .尿毒症病人出现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为:稀释性低钠;高钾血症;低血钙高血磷;水肿或脱水;代谢性酸中毒。

  .慢性肾衰导致贫血的原因有细胞生成素减少(最重要的原因)、骨髓受到抑制、红细胞寿命缩短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治疗肾性贫血的特效药物。

  .急性肾小管坏死是肾性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类型,消化系统症状为急性肾衰最早出现的系统症状。急性肾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中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最为常见。

  .高钾血症是少尿期的最重要死因。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烦躁、胸闷等症状,并可发生心率减慢、心律不齐,甚至室颤、心脏骤停。

  .高钾血症的治疗,要密切监测血钾的浓度,当血钾超过6.5mmol/L时给予l0%葡萄糖酸钙10~20ml,稀释后缓慢静注,或5%NaHCO3或11.2%乳酸钠l00~ml静滴,或50%葡萄糖液50ml加普通胰岛素l0U缓解静注。以上措施无效时,透析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

  .代谢性酸中毒应及时处理,可选用5%NaH-C00~ml静滴。对严重酸中毒者应立即开始透析。

  .急性肾衰给予高生物效价的优质蛋白,蛋白质的摄入量应限制为0.8g/(kg·d),并适量补充必需氨基酸。急性肾衰竭病人给予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脂饮食,以供给足够的热量。

  .泌尿系统结石的病因较复杂:可能与感染、梗阻、代谢异常、饮食结构和长期卧床脱钙等因素有关。结石主要引起尿路感染、梗阻、黏膜损伤和恶变等病理改变。

.肾、输尿管结石较小结石易引起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出现肾绞痛,表现为突然发生的阵发性腰部剧痛,并沿输尿管径路放射至同侧下腹部、大腿内侧或外生殖器。

  .膀胱结石典型状为排尿中断,并感疼痛,放射到尿道。常伴终末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

  .尿道结石典型表现为急性尿潴留伴会阴部疼痛,亦可表现为排尿困难,点滴状排尿及尿痛。

  .膀胱镜检查是判断膀胱结石最可靠的方法,诊断同时可行碎石、取石治疗。

  .肾、输尿管结石直径小于0.6cm,结石下方尿路无梗阻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或年老体弱者,采用解痉止痛,输液,多饮水,调节饮食,口服利尿剂、排石药物,酌情抗感染等非手术治疗;也可行体外冲击波碎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常见并发症是血尿、肾绞痛。要求病人术后卧床休息,多饮水。若需再次碎石,两次间隔时间不少于l周。

  .肾盂造瘘管的护理:造瘘管接引流瓶;瘘管引流不畅需要冲洗时,应低压冲洗,每次冲洗量不得超过5ml;保持瘘口处敷料清洁干燥;导管一般留置l0日以上;拔管后,造瘘口盖无菌敷料,病人取健侧卧位,以免漏尿。

  .泌尿系损伤以男性尿道损伤最常见,其次是肾脏和膀胱,输尿管损伤最少见。

  .泌尿系损伤后主要表现为出血和尿外渗。严重者还可出现血肿、感染和休克,晚期可引起尿道狭窄。

  .肾损伤类型:肾挫伤;肾部分裂伤;肾全层裂伤;肾蒂损伤。

.肾挫伤损伤局限于肾实质,肾被膜和肾盂黏膜完整。

  .-肾蒂损伤有肾蒂血管裂伤,引起大出血,常来不及救治而死亡。

  .肾损伤临床表现:休克、血尿、疼痛、肾区肿块。

  .血尿是肾损伤的常见症状,表现为全程血尿。血尿与损伤程度有时并不一致。

  .肾包膜下积血或血、尿渗入肾周围组织可出现腰、腹部疼痛;凝血块堵塞输尿管可引起肾绞痛;尿液、血液渗漏入腹膜腔可出现全腹疼痛和腹膜刺激征。

  .肾损伤绝对卧床休息2~4周。因为肾组织比较脆弱,损伤后4~6周肾挫裂伤才趋于愈合,过早活动易使血管内凝血块脱落,发生继发性出血,一般待血尿消失后方可允许病人下床活动。

  .肾损伤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血尿次数、尿色的变化;观察病人疼痛部位和程度及肾区肿块情况。

  .肾切除术后需卧床2~3日后方可下床活动,肾部分切除或肾修补术后需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以防术后继发性出血。

  .肾损伤术后24~48小时内,警惕术后内出血的发生,一旦有大量血尿、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情况,提示内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其抗休克。

  .导尿试验可用于检测膀胱破裂,经导尿管注入生理盐水ml,5min后吸出,若液体进出量差异很大,提示膀胱破裂。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白癜风能治好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fkz.com/wacs/60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