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和潜在因素
1、中老年患者,全身情况较差,常伴心、肺、内分泌系统等内科疾病;颈脊髓损伤患者术前须进行全身情况准确评价、生命支持、颈部制动和准确的脊髓损伤评估。
2、术前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评估,确定手术指征,手术风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
二、重视喉上神经、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上颈椎手术易损伤喉上神经,该神经分为内、外支。
1、内支损伤引起术后进食流质饮食或饮水时出现呛咳;
2、外支损伤致环甲肌麻痹、声带松弛、声调变低。
下颈椎手术易损伤喉返神经,表现为声音嘶哑、憋气。
损伤原因可能与术中过度牵拉或牵拉时间过长有关,预防损伤应注意:
1、熟悉喉上、喉返神经解剖位置;
2、不要为保护神经而刻意去分离、显露神经,显露椎前筋膜后将气管、食道一同牵向对侧;
3、控制牵拉力度与时间。
三、积极预防和处理脊髓损害加重脊髓损害加重是颈椎前路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与下列因素有关:
1、再灌注损伤,脊髓减压后短时间内血供恢复,加重脊髓水肿,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钙超载,产生大量自由基,脊髓功能进一步受损;
2、手术器械的直接压迫,高速磨钻的震动,用刮匙刮除椎体后缘骨赘时的压迫,Carspar撑开器过度撑开损伤脊髓;
3、颈椎管重度狭窄、椎体后缘突出物与硬膜囊粘连严重,强行分离时损伤脊髓;
4、植骨块置入太深或下沉压迫脊髓;
5、术后椎管内血肿压迫脊髓。
其预防及处理:
1、术前对患者病情准确评估,尤其是严重的颈椎管狭窄、MRI显示脊髓髓内有高信号,手术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手术操作要规范、准确,避免器械对脊髓的刺激和骚动;
3、植骨块大小与骨槽应尽可能匹配,防止植骨块下沉或置入过深;
4、植骨块侧壁开槽,以利引流;
5、术后严密观察,发现脊髓损害加重症状,应立即明确原因,尽快行手术探查,并应用冲击剂量甲强龙;
四、需高度重视食管瘘食道瘘是颈椎前路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食管瘘的发生可能与术中电刀或器械损伤、牵拉过度、手术时间过长、钢板螺钉松动、植骨块移位压迫等因素有关。食道瘘发生率很低,但死亡率很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五、低钠血症是颈椎创伤的常见并发症例颈椎创伤患者中,21例发生低钠血症。此症的发生率与脊髓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低钠血症的发生可能是体内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受到抑制,肾脏排钠增多,导致低钠血症。其他一些因素,如创伤后器官功能下降,颈脊髓损伤后呼吸功能减退,酸碱平衡失调,进食困难、钠的补充不足,亦可能进一步加重低钠血症和电解质紊乱。
其预防及护理包括如下:
1、对颈椎创伤患者,术前术后每天均应行血生化检测,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2、对低钠患者,依据每天血生化检测结果,计算高渗盐液补充量。同时应用白蛋白或血浆,维持胶体渗透压,以提高血钠浓度;
3、对此症患者应禁用或慎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以免进一步加重低钠血症。
六、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颈椎前路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亦是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病因有:
1、颈脊髓损伤或脊髓型颈椎病,致中枢性呼吸抑制;
2、气管插管及术中牵拉,气管及喉头水肿,气道阻塞,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且排痰不畅;
3、中老年颈椎病患者术前有呼吸系统疾患,肺部感染容易合并肺不张;
4、感染及炎症使呼吸道分泌物大量增加、黏稠,加之患者有呼吸肌功能障碍,造成排痰困难。
处理措施为:颈前路手术后的肺部感染控制非常困难,需抗感染治疗,辅助排痰、纤支镜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有助于肺部感染控制。
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脊髓损伤后患肢血流缓慢及局部粘稠度增加所致。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股三角区疼痛及压痛。保守治疗采取溶栓、抗凝疗法,对于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保守治疗无效或栓塞严重而症状出现时间不超过48h者可手术取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患者应仰卧,抬高患肢30o使之高于躯干水平,应严禁大幅度活动,尽量避免各种搬动以防栓子脱落,导致重要脏器栓塞,引起严重并发症。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活动患肢,以利静脉回流。脊髓损伤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静脉输液。脊髓损伤患者因感觉障碍肢体疼痛症状可不明显,相当一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易被忽视,却可引起致死性的肺动脉栓塞。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要高度警惕,密切观察,早发现、早治疗。
颈椎前路手术属高风险手术,骨科医生应充分了解手术可能发生的早期并发症,掌握预防及处理原则,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同时,必须与麻醉科、ICU、呼吸科和心内科等相关科室密切协作,尽量减少或减轻颈前路手术并发症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提高手术安全性。
由MediCool医库软件王露黔摘录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了解更多资讯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