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首位。
产后出血发病率占分娩总数2%~3%,但因测量和收集准确失血量有一定困难,实际产后出血的发病率更高.
一、定义(definition):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ml者。
二、病因
子宫收缩乏力
胎盘因素
软产道裂伤
凝血功能障碍
1.子宫收缩乏力
全身因素紧张恐惧性别
镇静剂、麻醉剂过量
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
产科因素产程延长体力消耗过大
产科并发症:前置胎盘、
胎盘早剥、妊高征、贫血等
子宫因素肌纤维过度伸展
子宫肌壁损伤瘢痕
子宫肌肉发育不全
2.胎盘因素
胎盘滞留(retainedplacenta)
胎盘粘连(placentaaccreta)
胎盘植入(placentaincreta)
胎盘胎膜部分残留
3.软产道损伤
常与下列因素有关:
外阴组织弹性差
急产、产力过强、巨大儿
阴道助产手术操作不规范
会阴切开缝合时,止血不彻底
4.凝血功能障碍
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
再障
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并发症重度高血压疾病
胎盘早剥
羊水栓塞
死胎滞留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本病多表现为出血和休克,临床上易作出诊断,但关键在于如何正确估计出血量以及明确出血原因。
1.准确估计出血量。
估计出血量方法:
称重法
分娩后敷料重-分娩前敷料重(1.05)
容积法
面积法
按事先测定好的血液浸湿敷料、单巾的面积来
计算。如20ml血液浸湿单巾的面积若干平方厘
米。
2.作出诊断后必须明确出血原因
根据阴道流血时间、数量和胎儿、胎盘娩出的关系可初步判断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
1)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质软,轮廓不清,宫底位于脐上。
多见于胎盘娩出后阴道出血较多,暗红,有血块,呈间歇性。按摩子宫及用缩宫剂后子宫变硬,阴道流血停止或减少,可确诊。
2)胎盘因素
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小叶缺损、断裂血管。
胎儿娩出几分钟后开始出现阴道出血,色较暗。
3)软产道损伤
胎儿娩出后立即出血,色鲜红。
宫颈撕伤常发生在3点和9点。
阴道裂伤下段前壁出血活跃。
会阴裂伤按撕裂程度分为4度。
阴道出血不多但失血的表现明显---隐匿
性出血(阴道血肿)。
4)凝血功能障碍
阴道流血呈持续性,血不凝,稀薄;可有其他部位的出血。
结合实验室检查。
四、治疗
原则: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控制感染。
(止血、补血、抗休克、抗感染)
止血
出血原因不同方法不同
补血、抗休克
补充血容量
升压药物
纠酸药物
(建立有效液路,吸氧等辅助治疗)
抗感染
1.宫缩乏力性出血
(uterineatonyhemorrhage)
(1)按摩子宫法
1)腹壁按摩子宫底
2)腹部—阴道双手按摩子宫
(2)子宫收缩药物应用
常用药物有:缩宫素、麦角新碱、米索前列醇、卡孕栓。
a.催产素:
宫体注射(20U)
静脉滴注(10-30U+5%NS)
肌肉注射20U
b.麦角新碱
0.2mg肌注或宫体注射
心脏病、高血压慎用
c.前列腺素类
米索前列醇
PGF2a针剂
(3)压迫法
1)双手压迫法
2)宫腔纱条填塞法
(4)手术止血
1)结扎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
2)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
3)切除子宫
2.胎盘因素
(placentafactors)
原则是助娩胎盘。
胎盘已剥离:迅速将剥离胎盘取出。
胎盘粘连:徒手剥离胎盘后取出。
胎盘嵌顿:乙醚麻醉、度冷丁。
胎盘植入:切忌徒手剥离。一旦明确诊断
应立即开腹手术,行子宫次全切除。
胎盘、胎膜残留:钳刮或刮宫。
3.软产道裂伤性出血
(lacerationofthelowergenitaltract
hemorrhage)
重点在于彻底止血并按解剖
层次缝合撕伤。
宫颈裂伤缝合:
阴道裂伤缝合:
会阴裂伤缝合:
4.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
(coagulationdefectshemorrhage)
原则:治疗原发病,明确诊断后积极输新鲜全血、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等。
五、预防
产前
产时
产后
*责任心问题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