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身淋巴结肿大见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2.颈静脉怒张(颈静脉充盈)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受压。
3.脉压增大(40mmHg)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高热、甲亢、严重贫血、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老年主动脉硬化。
4.脉压减小(30mmHg)见于心力衰竭、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主动脉瓣狭窄、低血压休克。
5.听觉语音减弱见于肺气肿、支气管阻塞、气胸、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或水肿、过度衰弱。
6.听觉语音增强见于肺实变、压迫性肺不张、肺空洞。
7.潮式呼吸见于中枢系统疾病(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某些中毒)、某些脑干损伤、心衰、缺氧。
8.直接扣诊法可用于检查气胸、胸膜增厚、大量胸水、大量腹水。
9.蜘蛛痣出现部位多在上腔静脉分布区(面、颈、肩部、前胸、上臂、手背)。
10.正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出现在胸骨角附近、肩胛间区的第三、四胸椎水平、右肺尖。
11.S1的强度与心肌收缩力、瓣膜的弹性、关闭前瓣膜的位置、心室充盈度有关。
12.S1强弱不等见于房颤、2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早搏。
13.S2分裂见于(生理性分裂、宽分裂、固定分裂、逆分裂)
右室排血时间延长,肺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
左室排血时间缩短,主动脉瓣关闭时间提前
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左室血液分流)
14.心尖区收缩期或舒张期杂音的常见疾病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区
粗糙的
吹风样
收缩期
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柔和而高调的
二尖瓣狭窄
隆隆样
舒张中晚期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叹气样
舒张期
动脉导管未闭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及其附近
机器样
连续性
感染性心内膜炎
乐音样
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5.连续性杂音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冠状动-静脉瘘、冠状动脉瘤破裂。
16.杂音传导的意义
最响
传导
二尖瓣关闭不全
收缩期杂音
心尖部
左腋下、左肩胛下角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舒张期杂音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胸骨下端、心尖部
主动脉瓣狭窄
收缩期杂音
主动脉瓣区
右侧胸骨上窝、颈部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舒张期杂音
肺动脉瓣区
胸骨左缘第三肋间
17.心浊音界变化的意义
心脏本身病变
A.左心室增大 心脏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部相对内陷,由正常的钝角变为近似直角,使心脏浊音区呈靴形。见于主动脉病变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故称为主动脉型心脏,又称为靴形心。亦可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
B.右心室增大 显着右心室增大时,相对浊音界同时向左、右两侧扩大,但因心脏同时沿长轴顺钟向转位故向左(而不是向左下)增大较为显着。常见于肺心病或单纯二尖瓣狭窄。
C.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 可使心腰部饱满或膨出,心脏稍向左增大,心脏浊音区外形呈梨形,称为梨形心。因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亦称为二尖瓣型心脏。
D.左、右心室增大 心界向两侧扩大,且左界向左下增大。见于全心功能不全,如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弥漫性心肌炎等全心扩大时。
E.主动脉扩张及主动脉瘤:心底部浊音界扩大.第l~2肋间隙浊音区增宽。
F.心包积液 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且随体位改变而改变。坐位时心脏浊音界呈三角烧瓶形,卧位时心底部浊音界增宽,为心包积液的特征性体征。
心外因素
A.大量胸腔积液、积气时,心浊音界向健侧移位,患侧心脏浊音界叩不清。
B.胸膜增厚粘连和阻塞性肺不张时使心界移向患侧。
C.肺气肿时,心浊音界变小或叩不清。
D.肺实变、肺肿瘤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时,如与心浊音界重叠,则真正的心浊音界叩不出。
E.腹腔大量积液或巨大肿瘤、妊娠后期使膈肌,上抬,心脏横位,心界向左扩大。
18.正常腹部可触及到的脏器有肝脏、胆囊、脾脏、胰脏、肾脏、膀胱、横结肠、乙状结肠、盲肠。
19.动眼神经麻痹时出现上眼睑下垂,眼球向内、向上、向下活动受限而出现外斜视、复视,并有瞳孔散大,调解和聚合反射消失。
20.震颤麻痹的表现有面具脸、慌张步态、静止性振颤。
静止性震颤
静止时振颤明显,意向性动作时减轻或消失,常伴张力过高(帕金森病)
动作性震颤
动作时出现震颤,愈近目的物时愈明显(小脑病变)
老年性震颤
为静止性震颤,表现为点头、摇手、抖手,通常张力不高(老年人)
扑翼样震颤
手、腕悬空,出现两手快落慢抬的震颤(肝性脑病、尿毒症、肺性脑病)
21.脑膜刺激征的表现有颈强直、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22.脑膜刺激征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
23.杵状指见于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慢性肺脓肿、脓胸
心血管疾病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营养障碍性疾病
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Crohn病
★1.库斯莫尔(Kussmaul)呼吸: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的节律整齐、呼吸深而大、病人不感呼吸困难的呼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比奥(Biot)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深度相等的几次呼吸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深度相同的呼吸,如此周而复始。见于中枢系统疾病(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脑损伤)
★3.胎心律:如钟摆律时心率超过次/分时,酷似胎儿心音,称为胎心律。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
★4.脉搏短绌:同时数脉率和心率时,心率快于脉率,称脉搏短绌。见于房颤、早搏。
★5.奇脉:指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的现象,又称吸停脉。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常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和心包积液;亦可见于喉部狭窄和重度支气管哮喘等情况。
★6.颈静脉怒张:在坐位或半卧位(上半身于水平面形成45度角),明显见到颈静脉充盈,称为颈静脉怒张。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受压。
★7.桶状胸: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以至于横径几乎相等,胸廓呈圆桶形。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肺泡含气量增多)。
★8.触觉语颤:检查者将两手掌或手掌尺侧平贴于病人胸壁两侧对称部位,让病人用低音调拉长说“一”或重复说“一、二、三”,这时检查者手掌所感觉到的震动,称为触觉语颤。
★9.肺下界移动度:嘱病人深吸气后屏住呼吸,扣出肺下界,用笔标记;再嘱病人深呼气后屏住呼吸,扣出肺下界,用笔标记。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
★10.啰音:伴随呼吸的附加音。
★11.胸膜摩擦音:胸膜发生炎症时,表面粗糙,呼吸时脏、壁两层胸膜相互摩擦产生震动,听诊时有胸膜摩擦音。
★12.调节反射:嘱被检查者注视1米以外的目标(通常为检查者的食指指尖),然后逐渐将目标移至距被检查者眼球约10厘米处。被检查者双侧瞳孔逐渐缩小、双眼球向内聚合称为调节反射。
★13.大炮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房室分离而各自保持自己的节律,若心室收缩紧接在心房收缩后发生,心室收缩前房室瓣已处于较大开放状态,因而产生极响亮的S1,称为“大炮音”。
★14.移动性浊音:当腹腔内有较多游离液体(ml)时,如患者仰卧位,液体因重力作用多聚集在腹腔低处,含气的肠管漂浮其上,故叩诊腹中部呈鼓音,腹部两侧呈浊音;患者侧卧位时,液体随之流动,叩诊上侧腹部转为鼓音,下侧腹部呈浊音。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15.反跳痛:在检查到压痛后,手指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趋于稳定,然后将手突然抬起,此时若患者感到腹痛突然加剧,并有痛苦表情,称为反跳痛。
★16.液波振颤:检查时患者仰卧,医生用手掌面贴于患者腹壁一侧,以另一手并拢屈曲的四指端迅速叩击腹壁另一侧,如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贴于腹壁的手掌就可感到液波的冲击,称为液波振颤。
★17.三偏征:病灶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偏瘫、同向偏盲,称为三偏征。
★18.共济运动:是指机体完成任一动作时,所依赖的某组肌群协调一致的运动。
★19.浅反射:是刺激皮肤、粘膜引起的反射。
★20.深反射:是刺激骨膜、肌腱,通过深部感受器引起的反射。
▲1.被动体位:患者不能随意调整或变换体位,需别人帮助才能改变体位。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患者。
▲2.潮式呼吸:(Cheyne-Stokes陈-施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再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慢,直至呼吸停止片刻(约5~30秒),再开始上述周期性呼吸,形成如潮水涨落的节律。见于中枢系统疾病、某些脑干损伤、心衰、缺氧。
▲3.不规则呼吸:呼吸频率与节律不规则,且呼吸浅表、不匀。见于中枢神经疾病、休克。
▲4.抽泣样呼吸:表现为连续两次较短的吸气之后继以较长的呼气,类似哭泣后的抽泣,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的表现,见于颅内高压、脑疝前期。
▲5.叹息样呼吸:自觉胸部发闷,间隔一段时间作一次大呼吸。见于神经衰弱、精神紧张、忧郁。
▲6.管样呼吸音:又称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的区域内听到了支气管呼吸音。见于肺实变、压迫性肺不张、肺空洞(也是触觉语颤和听觉语音增强的病变)。
▲7.反常呼吸:若部分胸壁吸气时内陷、呼气时外凸,为反常呼吸。见于多发性肋骨、肋软骨骨折、胸骨骨折。
▲8.支气管语音:听觉语音增强、响亮,且字音清除,称为支气管语音。见于肺组织实变。
▲9.杵状指:指手指末端指节明显增宽、增厚,指甲从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使指端背面的皮肤与指甲所构成的基地角等于或大于度。主要由肢体末端慢性缺氧引起。
▲10.沉浮触诊法:又称冲击触诊。以并拢的手指取70~90度,置放于腹壁上相应的部位,先作2~3次较轻的适应性冲击动作,然后迅速有力地向下一按,在冲击时即会出现腹腔内脏器在指端浮沉的感觉。适用于大量腹水而肝脾难以触及时。
●1.肝-颈静脉返流征:令患者半卧位,观察平静呼吸时的颈静脉充盈度,然后手掌以固定的压力按压病人腹部脐周部位(侧支循环因门静脉阻塞而开放),如见患者颈静脉充盈度增加,称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见于肝淤血、右心衰。
●2.Ewart征:大量心包积液时,心脏向左后移位,压迫左肺,引起左肺下叶不张,在左肩胛下角区出现肺实变表现,称为Ewart征。
●3.腹膜刺激征:腹壁紧张,同时伴有压痛和反跳痛,称为腹膜刺激征。
●4.墨菲征:医生将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先以左手拇指指腹用适度压力勾压右肋下部胆囊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深吸气时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引起疼痛,患者因疼痛而突然屏气,为墨菲征阳性。
●5.Horner综合征:一侧脑干或颈交感神经受损失,同侧面部出现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下陷和汗闭。
●6.象皮肿:淋巴管长期阻塞,可使淋巴管扩张、破裂、淋巴液外溢致使纤维组织大量增生,皮肤增厚,按压无凹陷,称为橡皮肿。
★1.触摸肿大的淋巴结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数目、大小、质地、移动度
表面是否光滑
有无红肿、压痛、波动
是否有疤痕、瘘管、溃疡。
★2.干啰音和湿啰音的听诊特点有何不同?
干(狭窄)
湿(液体)
1
吸气和呼气都可听到,但常在呼气时更加清楚
吸气和呼气都可听到,但吸气终末时多而清楚
2
几个不同性质的干啰音可同时存在
大、中、小湿啰音可同时存在
3
性质多变且部位变换不定
如咳嗽后可增多、减少、消失、出现
性质不易改变,部位较恒定
咳嗽后可增多、减少、消失
4
音调较高,每个音响持续时间较长
常有数个水泡音成串或断续发生
5
发生于主支气管以上的干啰音,有时不用听诊器就可听到,称喘鸣
★3.捻发音的定义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捻发音又称捻发性湿啰音、微小湿啰音,是一种极细而均匀的高音调的音响,很像用手在耳边捻搓一束头发所产生的声音,所以称捻发音。
生理情况见于:老年人、深睡、长期卧床者。
病理情况见于:肺淤血、肺炎早期、肺结核早期、纤维性肺泡炎。
★4.触觉语颤增强或减弱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1)增强:肺实变→肺炎链球菌肺炎、肺梗死、肺结核、肺脓肿、肺癌
肺不张→胸腔积液上方受压而萎瘪的肺组织、受肺肿瘤压迫的肺组织
浅而大的肺空洞→肺结核、肺脓肿、肺肿瘤所致的空洞
2)减弱:肺泡含气量增多→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肺气肿
支气管阻塞→阻塞性肺不张、气管内分泌物增多
胸壁和肺组织距离增大→气胸、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及粘连、胸壁水肿
或高度肥厚、胸壁皮下气肿极度衰弱
★5.肺泡呼吸音增强的原因是什么?
答:与呼吸运动及通气功能增强,进入肺泡的空气流量增多,流速加快有关
1)单侧增强:(代偿性)肺脏或胸腔病变使一侧或一部分肺的呼吸功能减弱或丧失,则健侧或无病变部分的肺泡呼吸音可出现代偿性增强。
2)双侧增强:运动、甲亢、高热→需氧量增加,使呼吸加深加快
贫血、代谢性酸中毒→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6.生理性第三心音与舒张早期奔马律的如何鉴别?
生理性S3
舒张早期奔马律(病理性S3)
最响部位
心尖部或其内上方
最响体位
左侧卧位
左侧卧位或平卧位
出现时间
第二心音后0.12~0.18s
第二心音后约0.15s
声音性质
低调、音弱、占时约0.05s
低调、音较强、心率快
呼吸的影响
呼气末最响
产生机制
心室快速充盈期,心房内血液迅速流入心室,引起心室壁的震动
心室快速充盈期,心房内的血液快速流入扩大的张力很差的心室,引起心室壁的震动
临床意义
儿童、30岁以下的青年人
严重心肌损害、心力衰竭、大量左至右分流、高心排血量
★7.器质性和功能性收缩期杂音的如何鉴别?
器质性
功能性
听诊部位
任何瓣膜听诊区
肺动脉瓣和(或)心尖部
持续时间
长,常占全收缩期,可遮盖S1
短,不遮盖S1
性质
粗糙的吹风样
柔和而高调的吹风样
传导
较广而远
比较局限
强度
常在3/6级或以上
一般在2/6级或以下
心脏大小
有心房和(或)心室增大
正常
★8.心尖搏动的机理是什么?
答: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心尖右内侧未被肺遮盖的一部分冲击心前区左前下方胸壁引起的局部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
★9.抬举性心尖搏动的触诊特点、临床意义及列举3种可能出现的临床瓣膜病变
答:如心尖搏动强而有力,用手指触诊时,可使指端抬起片刻,称为~,为左心室明显肥大的可靠体征。瓣膜病变: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
★10,简述肌力检查时六度分级法。
答:0级→无肢体活动,也无肌肉收缩,为完全性瘫痪
1级→可见肌肉收缩,但无肢体活动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作水平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能作抵抗阻力的动作,但较正常差
5级→正常肌力
★11.如何鉴别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
中樞性面癱
周圍性面癱
病變與癱瘓部位的關係
病變對側下部顏面癱瘓
病變同側全部顏面癱瘓
額紋
存在
消失
眼瞼
能閉合
不能閉合
★12.如何鉴别中枢性瘫痪和周围性瘫痪?
中樞性癱瘓
周圍性癱瘓
癱瘓分布
範圍較廣,偏癱、單癱、截癱
範圍較局限,以肌群為主
肌張力
過高
過低或缺失
病理反射
有
無
肌萎縮
不明顯
較明顯
肌束顫動
無
可有
深反射
亢進
減弱或消失
★13.蜘蛛痣的概念、产生的原因、临床意义。
答: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因形似蜘蛛而得名。
蜘蛛痣的发生一般认为与雌激素增多有关。
肝功能障碍使体内雌激素灭活能力减退,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时。
★14.甲亢的眼征有哪些?
Graefe征
眼球下视时上眼睑不能下垂
Stellwag征
瞬目减少
Mobius征
目标由远处逐渐移近时,双眼内聚能力减弱
Joffroy征
上视时无额纹
▲1.肺下界移动度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答:若肺组织弹性减退、胸膜粘连、膈肌移动受限,则肺下界移动度减小
见于肺不张、阻塞性肺气肿、气胸、胸腔积液、胸膜粘连、肺炎、各种原因所致的腹压升高
▲2.呼吸对杂音听诊的影响。
答:1)深吸气时→胸腔内压下降,静脉回心血量增多,右心排血量较左心排血量增加,且深吸气时心脏沿长轴有顺钟向转位,使三尖瓣更接近胸壁,导致右心(肺动脉瓣、三尖瓣)的杂音增强。
2)深呼气时→胸腔内压上升,使肺循环血液更多地回流入左心,且深呼气时心脏沿长轴方向有逆钟向转位,使二尖瓣更接近胸壁,导致左心(主动脉瓣、二尖瓣)的杂音增强。
3)深呼气后紧闭声门,用力做呼气动作时→胸腔内压增加,回心血量减少,则经瓣膜产生的杂音减弱。但梗阻性肥厚型心脏病的杂音增强。
▲3.在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心底部听见粗糙收缩期杂音如何鉴别?
答:主动脉瓣区:多则于各种病因的主动脉瓣狭窄。杂音为喷射性,响亮而粗糙,呈递增-递减型,沿大血管向颈部传导,常伴有收缩早期喷射音,伴A2减弱。
肺动脉瓣区:见于肺动脉瓣狭窄,多为先天性。杂音呈喷射性,粗糙,强痛在3/6级以上,呈递增-递减型,常伴收缩期脓颤,可有收缩早期喷射音,且P2减弱。
●1.荨麻疹的表现是什么?
答: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的搔痒性皮肤损害,出现的快,消退也快,消退后不留痕迹。见于各种异性蛋白性食物或药物过敏。
●2.胸膜摩擦感的表现及意义是什么?
答:触诊时,检查者用手掌轻贴胸壁,令病人反复做深呼吸,有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
胸膜摩擦感是干性胸膜炎的重要体征,出现胸膜摩擦感肯定有胸膜炎症的存在:
1)胸膜炎症→结核性胸膜炎、化脓性胸膜炎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胸膜炎症;
2)原发性或继发性胸膜肿瘤;
3)肺部病变累及胸膜→肺炎、肺梗死
4)胸膜高度干燥→严重脱水
5)其它→尿毒症
●3.触诊腹部包块的要求是什么?
答:腹部肿块触诊时应注意以下内容:
①部位:腹部某部位的肿块,一般多源于该区脏器的病变。
②大小:应准确测量包块的纵径,前后径难以测出时,可粗略估计以厘米表示,明确大小以便进行动态观察。
③形态:应注意肿块的形态,轮廓是否清楚,表面是否光滑,边缘是否规则,有无切迹等。
④质地:实质性肿块,质地可能柔软、中等硬度或坚硬。如为囊肿可呈囊性感。
⑤压痛:炎性肿块压痛明显,而肿瘤的压痛则轻微或不明显。
⑥搏动:触及腹正中线附近搏动性肿块时,应鉴别是腹主动脉或其初支的动脉瘤,还是腹主动脉附近的肿块因传导而触及搏动。
⑦移动度:肝、胆囊、胃、脾、肾或其肿块,可随呼吸而上下移动。局部脓肿或炎性肿块及腹膜后肿块,一般不能移动。
⑧与邻近器官的关系:触及肿块还应确定与邻近皮肤、腹壁和脏器的关系。
●4.库瓦西耶征的定义及表现是什么?
答:在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阻塞时,出现黄疸进行性加深,胆囊显着重大,但无压痛。
●5.肝脏触诊应注意哪些内容?
答:触诊肝脏时应注意以下内容:
①大小:记录肝脏大小,一般在平静呼吸时,测量右锁骨中线肋下缘至肝下缘垂直距离(以厘米计),同时应测量前正中线突下至肝下缘垂直距离。
②质地:肝脏质地一般分三级:质软、质韧(中等硬度)和质硬。
③表面形态及边缘:触及肝脏时应注意其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边缘是否整齐及厚薄。
④压痛:正常肝脏无压痛。当肝包膜有炎性反应或因肝大被绷紧,则肝有压痛。
⑤搏动:正常肝脏触不到搏动。由炎症、瘤等引起肝大未压迫腹主动脉或右心室增大未向下推压肝脏时,也触不到搏动。如触到肝脏搏动,应鉴别是其本身的扩张性博动还是传导性博动。
●6.脾肿大的意义是什么?
轻度
慢性肝炎、粟粒性肺结核、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急性疟疾
中度
肝硬化、慢性溶血性黄疸、慢淋、系统性红斑狼疮、疟疾后遗症、淋巴瘤
高度
(光滑)慢粒、慢性疟疾、骨髓纤维化症
(表面不平有结节)淋巴瘤
●7.腹部血管杂音的意义是什么?
动脉性杂音
(中腹部或腹部一侧)
上腹部
肾动脉狭窄:上腹部两侧出现收缩期血管杂音
左叶肝癌(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在包块部位闻及吹风样血管杂音
中腹部
腹主动脉瘤: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触及搏动性包块
腹主动脉狭窄: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搏动减弱,严重者触不到足背动脉搏动,下肢血压低于上肢
下腹部
髂动脉狭窄:下腹部两侧出现收缩期血管杂音
静脉性杂音
(脐周或上腹部)
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形成,压迫脾脏此嗡鸣音可增强
●8.锥体束损伤的体征是什么?
答:1)对侧肢体瘫痪
2)对侧肌张力增高
3)对侧腱反射亢进
4)对侧病理征阳性
5)对侧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9.面神经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答:1)观察两侧额纹有无消失,眼裂有无增宽,鼻唇沟有无变浅;
2)嘱患者做皱额、皱眉、闭眼、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观察两侧运动是否对称,口角是否下垂或歪向一侧;
3)嘱患者伸舌,用棉签蘸不同味道的物质涂于舌面,测试味觉。试完一种味道后漱口再是另一种味道,试完一侧再是另一侧,两侧对比。
●10.角膜反射消失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1)直接角膜反射存在,间接角膜反射消失→受刺激对侧的面神经瘫痪;
2)直接角膜反射消失,间接角膜反射存在→受刺激同侧的面神经瘫痪;
3)直接、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受刺激同侧三叉神经病变、深昏迷患者。
体征
★1.气胸的体征是什么?
答:视诊: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动度减弱或消失。
触诊:气管被推向健侧,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
叩诊:患侧为鼓音,心脏向健侧移位,右侧气胸时肝上界下移,左侧气胸时心浊音界叩不出。
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听觉语音减弱或消失。
★2.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体征是什么?
答:视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触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呈抬举性
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后期亦可向右扩大
听诊: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并可掩盖S1,P2亢进、分裂,心尖部可有S3
★3.主动脉瓣狭窄的体征是什么?
答:视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触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
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听诊: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听到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可有收缩早期喷射音,甚至S2逆分裂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体征是什么?
答:视诊:面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可见点头运动与毛细血管搏动征
触诊:心尖搏动左下移并有抬举性,有水冲脉
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明显呈靴形
听诊: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办第二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Austin-Flint杂音,动脉枪击音及杜氏双重杂音
★5.门静脉高压的体征是什么?←●腹腔积液的体征是什么?
答:腹水、静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和开放、脾肿大。……。
★6.幽门梗阻的体征是什么?
答:视→脱水貌,皮肤干燥,眼眶凹陷
上腹部可见胃蠕动波或逆蠕动波及胃型
触→上腹部有压痛
叩→上腹部呈浊音或实音
听→出现振水音
★7.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是什么?←●急性胃肠穿孔的体征是什么?
答:视→急性危重面容,表情痛苦,冷汗,毒血症后期脱水貌
面色灰白,皮肤及舌面干燥,眼球及两颊凹陷,腹式呼吸明显减弱或消失
胃肠穿孔时可见腹部膨隆
触→出现典型的腹膜刺激征→腹壁紧张硬如板、压痛、反跳痛
叩→当腹腔渗液增多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听→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8.二尖瓣狭窄的体征是什么?
答:视诊: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略左移、中心性发绀
触诊: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
叩诊:心浊音界略左,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梨形心
听诊:心尖S1亢进,心尖部递增型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P2亢进、分裂,肺动脉瓣区GrahamSteell杂音,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9.阻塞性肺不张的体征是什么?
答:视诊:病侧胸廓下陷,肋间隙变窄,呼吸动度减弱或消失。
触诊:气管移向患侧,语颤减弱或消失。
叩诊:浊音或实音。
听诊:呼吸音消失,听觉语音减弱或消失。
●10.肺气肿的体征是什么?
答:视诊:胸廓桶状,呼吸运动减弱
触诊:气管位置居中,语颤减弱
叩诊:高清音
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听觉语音减弱,多无啰音
●11.胸腔积液的体征是什么?
答:视诊:肋间隙饱满,呼吸动度减弱,心尖搏动向健侧移位。
触诊:气管被推向健侧,患侧语颤减弱或消失。
叩诊:积液区叩浊,大量积液或脓性积液伴胸膜增厚时叩诊呈实音。
听诊:积液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听觉语音减弱或消失;液面上区域因为压迫性肺不张而听到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或病理性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12.麻痹性肠梗阻的体征是什么?
答:患者呈危重病容,表情痛苦,脱水貌,呼吸急促,脉搏增快甚至休克;
腹部膨胀,腹壁紧张,有压痛;
麻痹性肠梗阻视诊时无肠型,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仅供参考
白癜风治疗与护理白癜风会治疗好吗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