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支架置入——尤其是对颅外狭窄来说,围手术期风险较低,而且似乎可以减少复发性卒中风险。另外,支架置入部位不同,结果也不同。在椎动脉起始处置入支架,与手术相关的风险非常低,并且没有相关并发症。该研究由剑桥大学的HughMarkus进行的,发表于年欧洲卒中组织会议(ESOC)。
椎动脉狭窄通常是用支架进行治疗的,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患者置入了支架,但对于他们是否从支架中获益了,相应的随机试验数据却非常少。因此,研究人员进行了此项VIST研究,旨在观察对于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来说,支架治疗是否优于单独的最佳药物治疗,成为椎动脉狭窄的最理想处理方式。该研究在英国40家医院进行,纳入了3个月内发生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或非致残性脑卒中,同时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导致血管狭窄超过50%的患者。然后将患者随机分组至单独最佳药物治疗组或支架组。支架的类型由术者自己决定,而且有许多不同的品牌被使用。
研究人员原计划招募例患者,但由于招募过程缓慢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R)医疗科技评估方案和卒中协会提供的资金中断,最后仅有例患者被纳入其中。年2月,研究人员决定继续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直到他们完成1年的随访期。患者的基线特征大致均衡,每组中都有约80%的颅外狭窄患者。唯一的例外是距离上次发作的时间,支架组这一时间更短(29天vs42天)。随访期间抗高血压药物或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没有差别,多数患者都在服用,但在早期支架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轻微过量”,但在六个月后这一差别消失。患者随访的中位时间为3.5年(范围1-7年)。值得注意的是,被随机分配到支架置入组的患者中,有31例患者由于狭窄并未超过50%而未进行支架置入术。在支架置入术的风险方面,颅外狭窄的48例患者术中并未发生卒中或严重的并发症;颅内动脉狭窄的13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脑卒中(其中一例是致命的)。研究的主要终点是随访期间发生的任何卒中。研究结果显示,在药物治疗组中,总共年次的随访期间共有12例卒中,而在支架组中,共年次的随访中有5例卒中。由此得出,支架组的风险比为0.40(95%CI0.14-1.13;P=0.08),而且这一趋势并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卒中的绝对减少数为25/人年。两组早期风险相近,但两组趋势在3个月后逐渐分开。接受了支架治疗的患者卒中风险减少了60%,但并不显著。但是在Cox回归模型中调整了从上一次症状发作到随机分组的天数后,结果变得显著,风险比为0.34(95%CI0.12-0.98;P=0.)。此外,在仅限于卒中或TIA发作后两周内纳入研究的患者的事后分析中,仅药物治疗的30例患者有8例卒中的发生,支架组的47例患者中有4例卒中的发生,由此得出主要终点的风险比为0.30(0.-0.99;P=0.04)。其它分析结果显示,颅外狭窄(HR=0.37)患者比颅内狭窄(HR=0.47)更适合使用支架置入,但这些结果基于的患者数目都很小。研究人员指出,尽管使用最佳药物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中卒中复发率仍然很高。由于该研究的一些缺陷,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确认这些研究结果,特别是在颅外椎动脉狭窄患者中。另外,如果可行的话,我们应该招募许多不同国家进行研究。源文献:SueHughes.VIST:VertebralArteryStentingMayReduceRecurrentStroke.Medscape..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