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英语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在高职高专阶段应知应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文化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满足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的基本要求。同时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英语考试主要包括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英语阅读理解、英汉互译、英语应用文写作等内容。
(一)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考查考生在高职高专阶段对于英语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能力。
(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题型包括英语阅读理解、英汉互译以及英语应用文写作等。
1.英语阅读理解考查考生通过阅读语篇获取信息、辨别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能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技能,读懂难度适中、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英语语篇。要求考生能理解、捕捉文中具体信息;根据所读内容做出简单的推理和判断;识别不同语篇的文体特征;理解所读内容的主旨;理解所读语篇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基本观点和态度等。
.英汉互译考查考生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要求考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般性话题的中英文互译。英译汉部分,考生应能在正确理解句子内容的基础上将句子翻译成通顺的汉语;汉译英部分,考生能够将汉语句子翻译成通顺的英语。形式为短小句子的翻译。
3.英语应用文写作考查考生运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要求考生熟悉英语应用文常
用文体的规范写作格式,了解各种体例的写作要旨。考生应能准确运用规范、恰当的英语清晰地表达主要信息,语句通顺,结构完整,文体规范。常见应用文主要包括请假条、邀请函、便条、通知、声明、书信、简历、会议记录、日程表、申请书、说明书等,但范围不限于此。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分值50分,考试时长40分钟。
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包括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英语阅读理解等,主观题包括英汉互译和英语应用文写作等,客观题分值为30分,主观题分值为0分。
英语和大学语文(或高等数学)组成同一张试卷。
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考试说明(试行)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注重对考生知识识记能力、语言辨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考查,考试内容涵盖语言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阅读鉴赏和写作四个方面。
(一)语言基础知识1.了解古今词义的不同和一词多义现象,能够辨别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异体字和古今字。
.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及作用。
3.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律和词类活用现象,能准确地解释古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并对关键句段能进行文言今译。
4.掌握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和基本语法,能够识别语病。
(二)文学文化常识1.识记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名句。.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经典作品的写作背景与思想艺术成就。3.掌握中外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与文学主张。
4.掌握中国文学史上重要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
(三)阅读鉴赏1.分析词语、句子等语言单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与作用。.准确分析作品的体裁、题材、主要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3.理解文本的层次结构,概括段落大意、文章中心思想。4.对作品进行鉴别、赏析和评说,并对作品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四)写作掌握常用应用文和一般文学文体的写作规范,能写出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思想健康、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言流畅的文本。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分值分,考试时长80分
钟。
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阅读鉴赏题、简答题和写作题等,其中客观题分值约占60%,主观题分值约占40%。
大学语文和英语组成同一张试卷。
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高等数学考试说明(试行)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具有本科学习所必需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基本运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部分的考试内容及具体要求如下:
(一)微积分1.考试内容
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法、二重积分、微分方程、无穷级数。
.考试要求
考生应理解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法、二重积分、微分方程、无穷级数中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掌握上述各部分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和联系。
(二)线性代数1.考试内容
行列式与矩阵、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考试要求
考生应理解行列式的概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代数运算和转置、向量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性;掌握矩阵的简单应用、行列式的性质、计算行列式的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了解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和向量组的秩的概念。
(三)概率论初步1.考试内容
随机事件、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一维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考试要求
考生应了解随机现象、随机试验的概念、随机事件的独立性;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概率的定义;掌握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和运算规律、概率的基本性质、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一维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分值分,考试时长80分钟。
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等,主观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等,客观题分值约占40%,主观题分值约占60%。
高等数学和英语组成同一张试卷。
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有机化学基础考试说明(试行)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内容1.基本概念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共价键的形成和属性,共价键的断裂形式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1.3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
.饱和烃.1烷烃及环烷烃的定义、系统命名原则、同系列及同分异构现象;
.烷烃及环烷烃的结构及构象、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3.不饱和脂肪烃3.1烯烃、炔烃、二烯烃和烯炔烃的定义、系统命名原则、分类及同分异构现象;
3.烯烃、炔烃、二烯烃和烯炔烃的结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3.3烯烃的顺反异构体的构型标记、π键的形成及特性,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和诱导效应;
3.4共轭二烯烃的共轭体系和共轭效应,共轭加成的反应历程。
4.芳香烃4.1芳香烃的定义、系统命名原则、分类;
4.芳香烃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
4.3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定位规律的应用。
5.卤代烃5.1卤代烃的定义、系统命名原则、分类;
5.卤代烃的同分异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
5.3卤代烃的鉴别及制备。
6.醇、酚、醚6.1醇、酚、醚的分类及命名;
6.醇、酚、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
6.3醇、酚、醚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6.4醇、酚、醚的鉴别及制备方法。
7.醛和酮7.1醛、酮的定义、系统命名原则、分类;
7.醛、酮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
7.3醛、酮的主要制备方法。
8.羧酸及其衍生物8.1羧酸的定义、结构、系统命名原则及分类;
8.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
8.3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9.含氮化合物9.1硝基化合物、胺、重氮化合物、腈、氨基酸的定义、结构、系统命名原则及分类;
9.硝基化合物、胺、重氮化合物、腈、氨基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
9.3硝基化合物、胺、重氮化合物、腈的制备方法。
10.杂环化合物10.1杂环化合物的定义、结构、系统命名原则及分类;
10.五元杂环化合物、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
11.对映异构11.1对映异构的相关概念;
11.对映异构的判断和性质差异。
1.糖类1.1单糖、二糖、多糖的命名、结构和分类;
1.单糖、二糖、多糖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
(二)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及相互转化的方法;不同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常用鉴定方法。
能够正确对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命名;能够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名称准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对于常见有机化合物在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异同,能够设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案;能够依据有机化学反应原理,完成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能够依据有机化学反应原理,结合实验现象,推测有机化合物结构;能够根据有机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差异,设计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长
10分钟。
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等,主观题包括命名题、完成反应式、综合题、合成题等,客观题分值约占30%,主观题分值约占70%。其中:
①命名题
根据结构写出化合物的名称或者根据命名写出化合物的结构式。
②完成反应式
根据反应条件写出主产物或者根据产物写出反应条件。
③综合题
含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鉴别、理化性质、根据化学反应现象推断化合物结构等题目。
④合成题
根据主要指定原料,其他原料自选,合成指定物质。
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中药化学考试说明(试行)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分析及应用能力。包括中药常规提取分离方法必备知识;中药中各类活性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检识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包含各类活性成分的重点中药材的提取分离的原理及应用。
(一)中药常规提取分离方法必备知识1.基础知识
中药化学、有效成分、无效成分、有效部位等基本概念;中药化学研究对象及内容;学习中药化学的目的和意义;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溶解性能。
.中药中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提取溶剂的选择及提取具体方法;升华法的原理;水蒸气蒸馏法的原理及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原理及应用。
3.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提取液浓缩方法的原理及应用;系统溶剂分离法的原理及应用;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及应用;结晶法的原理及应用;沉淀法的原理及应用;盐析法的原理;透析法的原理;分馏法的原理及应用。
吸附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纸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凝胶过滤色谱法的原理;大孔吸附树脂法的原理。
(二)中药中各类活性成分的结构、性质及提取分离苷类、黄酮、醌类、苯丙素、生物碱、萜与挥发油、皂苷、强心苷及鞣质等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检识方法。
(三)重点中药材的提取分离黄芩、槐米、大黄、麻黄、黄连、防己、秦皮、黄花蒿、人参、甘草等中药材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长
10分钟。
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及多项选择题等,主观题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鉴别题、简答题和综合题等,客观题分值约占30%,主观题分值约占70%。
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人体解剖学考试说明(试行)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掌握人体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掌握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血供、神经支配以及重要的毗邻关系、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并理解各主要器官的功能。在理论学习和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分析、理解有关的临床意义。
要求以下表(《人体解剖学》考试内容及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为参考,包括但不局限于表中所述内容,应兼顾人体解剖学的其他相关内容。
表:《人体解剖学》考试内容及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考试内容
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1
绪论
解剖学的定义,人体的组成和系统划分,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术语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骨的形态和构造;骨骼的概念
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椎骨的特点;胸骨的形态,胸骨角的概念
颅的组成;脑颅骨、面颅骨的名称和位置,颅的整体观主要结构,颞窝
和翼点的概念
上、下肢骨的组成;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
运动系统
腓骨的主要结构
全身的骨性标志
骨连结的分类,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脊柱的组成,椎骨的连结,脊柱的生理弯曲和意义;胸廓的组成,肋弓
和肋间隙的概念
颞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骨盆的组成及形态特点
肌的形态和构造
主要表情肌、咀嚼肌的名称和作用;胸锁乳突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斜角肌间隙的概念
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肋间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膈的位置、形态和作用,膈的裂孔和通过的结构,腹肌的位置、层次,腹直肌鞘的形成,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通过的结构
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起止、
位置和作用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舌的形态,咽峽的概念,舌乳头的名称和功能,牙的形态、构造及牙式,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和导管的开口
咽的位置、分部、交通以及咽淋巴环食管的分部、狭窄以及与中切牙的距离胃的位置、形态、分部
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悬肌及意义;空肠和回肠的区分和意义
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特征,阑尾的位置,麦氏点,结肠的分部,直肠、肛管的形态特点
肝的位置、形态;胆囊的位置、形态、分部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和胆汁的输送途径
胰的形态、位置,胰管的开口
3
3
内脏学
内脏学
内脏的概念
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九分法)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舌的形态,咽峽的概念,舌乳头的名称和功能,牙的形态、构造及牙式,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和导管的开口
咽的位置、分部、交通以及咽淋巴环食管的分部、狭窄以及与中切牙的距离胃的位置、形态、分部
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悬肌及意义;空肠和回肠的区分和意义
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特征,阑尾的位置,麦氏点,结肠的分部,直肠、肛管的形态特点
肝的位置、形态;胆囊的位置、形态、分部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和胆汁的输送途径
胰的形态、位置,胰管的开口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鼻腔的形态、结构,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部位喉的位置、喉软骨的名称、喉腔的分部,声门裂的概念气管的位置、形态,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肺的位置和形态
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肋膈隐窝的概念
纵隔的概念和分部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肾的形态、位置,肾的剖面结构、被膜输尿管的行程、分部、狭窄
膀胱的位置、形态和分部,膀胱底的毗邻,膀胱三角的概念
女性尿道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生殖系统(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睾丸的位置、形态和功能;附睾的位置和形态;输精管的走行,输精管结扎术常选择的部位;射精管的合成及开口,精索的概念;男性各附属
腺的形态、位置;男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分部及临床意义
卵巢的形态、位置和功能;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意义;子宫的形态、位置、分部,子宫的固定装置;阴道后穹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女性乳房的位置、形态及构造
区分狭义会阴和广义会阴,会阴的分部及特点
腹膜、腹膜腔的概念,腹膜与脏器的关系,腹膜形成的主要结构,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4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组成和功能
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的位置和形态
5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的概念、组成;感受器的分类和分布
视器的构成,眼球壁的层次及各层的分部和形态结构,视神经盘和黄斑
(中央凹)的概念,视觉感受器的名称和位置
眼球内容物的构成,眼屈光系统的组成,房水的产生及循环途径眼副器的组成,泪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眼外肌的名称和作用
前庭蜗器的组成、分部
外耳、中耳、内耳的组成,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分部
鼓膜的位置、形态和分部,听小骨链的组成,咽鼓管的交通位置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的名称和位置
6
6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血液循环的概念,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意义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概念,血液的性质(动脉血和静脉血)
心的位置、外形,心腔的结构,心壁的构造,心传导系统,心的血管,心包,心的体表投影
肺动脉干和左、右肺动脉的行径,动脉韧带的概念。主动脉起始、行程、分部和各部的主要分支
全身各部动脉主干的名称及主要分支、分布
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行径,颈外动脉主要分支及分布,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概念
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主要分支、分布,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和位置
胸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及主要分支腹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和主要分支
腹腔干各级分支及分布,肠系膜上、下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分布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髂内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分布
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行径、分支和分布。
头、颈和四肢的动脉搏动点及及临床意义
静脉的特点;体循环静脉的组成;上、下腔静脉系的组成及收集范围静脉角的概念,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及危险三角的概念
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
止、走行、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
肝门静脉系的组成、走行、属支、收集范围及特点,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及临床意义
淋巴干的组成,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的合成、起止、行径和收集范围
脾的形态和位置,全身主要淋巴结群的位置和引流范围
神经系统的组成、划分及功能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脊髓的位置、外形、脊髓节段的概念、脊髓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脊髓
灰质各部神经元的类型,脊髓白质分部和主要纤维束的名称和作用
脑的分部;脑干的组成、外形结构,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脑神经核名
称、性质、位置、功能;脑干内主要上、下行纤维束的名称和作用;脑
干内网状结构特点
小脑的位置、外形、内部结构及功能,小脑扁桃体的临床意义
间脑的位置、分部;背侧丘脑、下丘脑、后丘脑的形态、组成和功能
端脑的外形,大脑半球机能定位,基底核的组成,纹状体的概念,内囊
的位置、分部、通过的主要纤维束及临床意义
脊神经的组成、数目、分部、性质和分支概况。
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和位置;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分部概
况及其皮神经的节段性分布概况
7
神经系统
膈神经、胸长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
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走形和分布概况
胸长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损伤后的主
要临床表现
脑神经的组成、名称、性质、连脑的部位、出入颅的部位和主要分布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的分布;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的主要分布;三叉神经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内脏神经的概念;区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脑和脊髓的被膜,蛛网膜下隙、硬膜外隙、硬脑膜窦、蛛网膜粒、脉络
丛的概念,硬脑膜形成的主要结构,硬脑膜窦的组成及回流,海绵窦的
临床意义
颈内动脉系及椎-基底动脉系的分支、分布,大脑动脉环的概念
各脑室的位置,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躯干和四肢深、浅感觉传导通路,头颈部浅感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
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锥体系的组成;各传导通路的临床意义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长10分钟。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正误题等,主观题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论述题等,客观题分值约占60%,主观题分值约占40%。试题中单个题目的分值不应大于10分。
联系我们QQ:/
-/
手机:
13835(报名咨询)
(课程咨询)
(技术咨询)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