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lidayA,etal.Lancet.Aug27:S-(21)-3.doi:10./S-(21)-3
详细内容
研究对象
年1月15日至年12月31日,个中心的例患者。例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为CAS,例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为CEA。
研究方法
①随机分组:随机化前获得知情同意。计算机生成同侧CAS或CEA的1:1随机分配。
②术后随访:随访报告分别在治疗后1个月和随机分组后每年(报告药物治疗、任何后期颈动脉手术、任何卒中或死亡)。如果有卒中,需补充神经评估(包括CT或MRI)。③结果分析:根据部位、性质和6个月后的最终结果对确诊的卒中进行分类:非致残:mRS评分0-2分、致残:mRS评分3-5分、致命的(导致直接或间接的死亡,不论卒中发作和死亡之间的时间)如果患者在卒中发作6个月内死于其他原因,则对卒中严重程度进行估计。结果
1%的患者发生手术相关的致残性卒中或死亡(CAS组15例,CEA组18例),2%发生手术相关的非致残性卒中(CAS组48例,CEA组29例)。两组非手术相关的致死性或致残性卒中发生率均为2.5%,CAS与CEA组的危险比(RR)为0.98(95%CI0.64-1.48;p=0.91),CAS组5.3%患者发生非手术相关卒中,CEA组为4.5%(RR1.16,95%CI0.86-1.57;p=0.33)。对研究CAS和CEA的该研究和所有其他主要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后,对任何卒中都呈现非显著性结果(RR1.11;95%CI0.91-1.32;p=0.21)。数据结果见表1、表2、图1。表1:首次颈动脉手术后30天内死亡、卒中或心肌梗死*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数据为n或n(%)。CAS=颈动脉手术。CEA=颈动脉内膜切除术。MI=心肌梗死。mRS=修正的Rankin量表。?:百分比的分母。?:术后1例腹股沟出血,1例与手术无关的外伤死亡,1例颈部出血,1例全身脓毒症。
表2:随访期间的非手术相关性卒中CAS=颈动脉手术。CEA=颈动脉内膜切除术。mRS=修正的Rankin量表。*:百分比的分母,这包括没有进行手术的患者。?对应的首次非手术相关性卒中次数(CASvsCEA)。以上数据包括15次卒中(7次CAS和8次CEA),事先没有进行任何手术相关,其中5次是在第一个月(即,在随机分组后不久,在等待治疗期间),10次是在后来(平均在进入治疗后25个月)。
图1
Kaplan-Meier对无症状患者随机分配到CAS组和CEA组的5年结果的估计。CAS=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EA=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上一次卒中是在第5年之后(由于第二次颈动脉手术而导致的所有三次手术相关性卒中都是在第5年之后)。
A:手术相关性死亡或任何致命或致残性卒中;B:非手术相关性致命或致残性卒中
C:手术相关性死亡或任何卒中;D:非手术相关性卒中
结论
该研究结果提示,CAS和CEA治疗无症状性重度颈动脉狭窄,术后严重并发症均较罕见,两种治疗策略对远期致死性或致残性卒中的预防作用疗效相当。
讨论
该试验没有解决颈动脉干预是否合适或何时合适的问题,因为它仅限于干预那些必要的患者,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CAS或者CEA。CAS与CEA的ACST-2试验的主要发现是:两种方式对致残或致命事件的影响大致相同(每一种治疗约1%)。5年致残性卒中的发生率两者也大致相同。CAS的非致残性手术相关性卒中发生率似乎略高,这与最近的研究结果一致。颈动脉双相超声可识别并排除任何狭窄程度不值得干预的患者。然后对患者进行CT或MRI检查,确认CAS和CEA均可行。测量的狭窄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很小。在两组研究中,手术相关终点可以定义为治疗后30天内的终点。主要的重点是卒中,特别是致残性卒中。CEA后的颅神经损伤因为通常是短暂的或没有实质上的致残,所以仅需监测1个月。长期随访只寻找有症状的卒中患者。总的来说,长期卒中发生率(CASvsCEA)的比值为1.11(95%CI0.91-1.32;p=0.21)。先前的研究表明,CEA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本研究表明,至少在最初几年,CAS和CEA的保护作用是相似的。推荐阅读
Re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