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动针疗法:是以中医传统理论、针灸理法方术与现代医学理论和治疗元素为基础;以平衡阴阳、调理气血、软坚散结、化瘀行气、疏经通络为目的;以专利滞针为工具,通过滞针操作与动针操作等特殊手法和技法进行经络、脏腑机能调理与疾病治疗的一种新型针刺疗法。
滞动针疗法学术带头人李振全,系国家执业中医师、医院院长、医院主治医师,健康·论道培训中心首席讲师。
“滞针”系国家专利技术,专利号.
应用范围
施针目的
疗效观察
穴位、经络,脏腑
疏经通络,平衡阴阳,功能调理
显效
急性软组织损伤
减压、散瘀、行气
即刻效应
慢性软组织损伤
松解粘连、结节、条索
即刻效应
经筋病
消灶
即刻效应
颈椎病
疏经通络,温经散寒
即刻效应
神经根型
解除神经根卡压
显效
椎动脉型
松解椎动脉周围组织
显效
交感神经型
松解交感神经节周围组织
显效
颈椎管狭窄症
松解、减压
有效
肩周炎
温经散寒,松解粘连
显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
活血化瘀,温经散寒
显效
瘀血型
减压、散瘀、行气
显效
肝肾亏虚型
舒筋通络,补益肝肾
显效
腰椎管狭窄症
松解、减压
显效
膝关节软组织损伤
消灶疏筋,恢复功能
显效
肥胖症
调理脏腑,促进代谢
显效
便秘
生津通便
显效
美容
促进代谢
显效
内外妇等科疾病
调理,施治
显效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主要累及中轴骨骼、进行性发展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引起骶髂关节或/和腰背部疼痛和进行性僵硬的脊柱关节病。本病多发于10~40岁人群,一般男性发病比较重,进展快,给家庭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中医多辨为肾虚督寒、肝肾两虚或督脉邪壅等证。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多从足太阳经和督脉选穴论治,注重整体观念和近部取穴,以补肾强腰、调和气血、舒筋活络之法治疗。我们采用滞动针疗法,选取患者腰背部最为疼痛的压痛点,运用滞针在疼痛点施术5~10秒,松解因慢性炎症引起的组织粘连、结节、条索等部位,以达到迅速散瘀行气、疏经通络、平衡阴阳的作用,一般1个疗程后疼痛即可消失。 滞动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传统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医学理论、微创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滞针是针灸针的一种创新,形同普通针具,但其针体有多条微细凹槽。使用滞针能够产生针刺效应,又可产生滞针效应,同时还能产生动针效应以及刃针效应、松筋针效应、钩针效应、埋线效应、深层按摩效应、穴位注射效应等。强直性脊柱炎的滞动针疗法运用了刃针效应、松筋针效应及钩针效应,从而起到以针代刀的作用,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临床疗法。
症状:肌肉、韧带钙化性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主要症状为视物不清、头晕,心慌、气短、咬牙、小便失禁,头痛,面部麻木,肩部、前臂疼痛,手指麻木;
主要体征包括颈部组织僵硬(似龟壳),活动严重受限(成固定状态)。
韧带钙化性颈椎病患者,以颈部肌肉、韧带僵硬为主,如肩胛提肌、颈夹肌、项韧带。病因均为风寒湿、慢性累积性损伤、退化所致。 治疗方法:治疗方案确定行滞动针疗法治疗,前3天每天治疗1次,后改为2~3天治疗1次。配以运动火罐疗法及外敷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膏剂,共治疗15次,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颈椎前屈、后伸、左右屈功能恢复基本正常,属临床治愈。随访3年未复发。
治疗原理:滞动针疗法是以中医理论、经络学说及传统针法技法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微创技术的产物。它是以“滞针”为前提,“动针”为目的,即“动静结合”的一种新的针刺方法。行滞针时,针感强、针感效应时间持久;操动针时,强调治疗部位的“运动”即组织运动。通过组织运动可以迅速提高经络气行血运速度,改善组织的微循环障碍从而达到疏经通络、减张减压、解结散瘀之目的;通过组织运动激发组织细胞的活性和神经细胞的敏感性。 因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颈椎病临床非常常见,但因肌肉、韧带僵硬、钙化、退变致颈部功能完全丧失的颈椎病患者与治疗临床文献报道并不多见。3例患者,病程长,临床症状复杂,肌肉、韧带钙化严重,功能严重障碍,施以滞动针疗法治疗,并辅以温经散寒膏剂外敷,活血化瘀药物口服,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且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稳定可靠。
滞动针治疗膝关节退变案例:膝骨性关节炎又称退行性膝关节炎、膝增生性关节炎、老年膝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因为膝关节软骨破坏,软骨下骨质变密,边缘性骨软骨形成和关节畸形所致的慢性骨关节病。该病以膝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中医称为“痹症”。临床中常采用一般毫针治疗效果不理想
采用滞动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典型病例:患者黄圣武,男,年龄65岁,本地人,建筑工。年12月20日就诊,诉在新疆打工期间,右膝关节突然疼痛并逐渐加重,在当地输液二天,口服药物无效,也无法在继续干活,昨天从新疆返回到家。患者因膝关节疼痛较重行走困难,其妻用三轮车推来就诊。查患者右膝关节已变形,局部肿胀明显,做伸屈功能活动障碍;膝关节DR片显示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中医称为“痹症”。治疗目的:温经通络、舒筋活血,消除肿胀,松解粘连。
治疗:首选滞动针,取穴:犊鼻、内膝眼、足三里、阳陵泉、血海、梁丘,另外在膝关节上方,髌骨上缘平向上直刺;髌骨下缘凹陷处,平刺快速进针,手感针体有抵触时即止;如果局部疼痛明显,也可刺痛点(阿是穴),对侧取曲池。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用三寸滞动针迅速捻入直刺所取穴位,犊鼻、内膝眼对刺,刺入后手感针体有抵触时即止。针刺后可用TDP治疗器局部照射膝关节,每天治疗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次,做平刺直提,动静结合运针,10次为一疗程,疗程期间休息5~6天。采用上法治疗三次后,患者膝关节感觉疼痛明显减轻,第二疗程治疗时,患者自己步行来到诊室,治疗结束后步行回家,查膝关节局部肿胀已消失,疼痛减轻很明显,为巩固效果又治疗第三疗程。临床观察患者主要症状已消失,行走如常。嘱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锻炼;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