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科目及分值比例
专业综合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考试科目及分值比例如下:人体解剖学基础约占25%生理学基础约占20%病理学基础约占15%基础护理技术约占30%药物学基础约占10%二、试卷结构
1.考试题型及分值比例
单项选择题50%判断题10%
填空题15%名词解释10%简答题15%2.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比例
重点内容(大纲内容用表示)80%非重点内容20%3.试卷难易比例
容易题占40%较易题占30%中等难度题占20%较难题占10%
三、考试范围及要求
[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第一节~第五节(不作要求)[第二章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第一节骨和骨连接
一、骨的形态和分类。骨的构造和功能。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关节的基本构造、辅助结构和运动。
二、椎骨的一般形态。颈椎、胸椎、腰椎和骶骨的主要形态特点。椎骨的连接,椎间盘的组成。脊柱的整体观和运动。胸骨和肋的形态。肋弓的形成。胸廓的组成。
三、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颅底内面和颅侧面的主要形态结构。骨性鼻腔外侧壁的形态结构。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构造特点。
四、上肢骨的组成。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形态。肩关节和肘关节的组成、构造特点和运动。
五、下肢骨的组成。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骨盆的组成和分部。男女骨盆的区别。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组成、构造特点和运动。
六、临床常用的骨性标志。第二节骨骼肌
一、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和肋间肌的位置和作用。二、膈的位置、形态和作用,膈的裂孔及其通过的结构。
三、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位置、层次、纤维方向和作用。腹直肌鞘的构成。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内容物和临床意义。
四、头肌的分布。主要面肌和咀嚼肌的名称。
五、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前臂肌、手肌的分群和作用。六、下肢肌的分布和分群。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七、全身的主要肌性标志。[第三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概述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上、下消化管的概念。第二节消化管
一、咽峡的构成,舌的形态和舌乳头的功能,颏舌肌的作用。二、牙的形态、构造、牙式及牙周组织。三、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以及腭扁挑体的位置。四、食管的分部及狭窄部位。食管与上颌中切牙的距离。五、胃的位置、形态分部。
六、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位置和分部,空肠和回肠的区别。
七、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点,盲肠与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回盲瓣的形态、位置及作用。
八、结肠的分部。直肠的位置、弯曲和肛管粘膜的形态特点。第三节消化腺一、消化腺的组成。
二、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部位。三、肝的位置和形态,胆囊的位置、形态和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四、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五、胰的位置、形态和胰管的开口部位。第四节腹膜
一、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三、大网膜的位置和功能,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系膜的名称。四、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第四章呼吸系统]第一节概述
呼吸道的组成和上、下呼吸道的概念。第二节呼吸道
一、鼻腔及鼻粘膜的分部,鼻旁窦的名称及其开口部位二、咽(从略)
三、喉的位置及喉软骨的名称,喉粘膜的形态特点。
四、气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及临床意义。第三节肺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肺的分叶。二、肺下界的体表投影。第四节胸膜与纵隔
一、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二、肋膈隐窝的概念,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三、纵隔的概念和分部。[第五章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的组成。第一节肾
一、肾的形态和位置,肾的被膜。肾的一般结构。第二节输尿管道
一、输尿管的行程、分部和狭窄。
二、膀胱的位置、形态和分部。膀胱三角的位置、粘膜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三、女性尿道的特点。[第六章生殖系统]第一节男性生殖系统一、男性内生殖器的组成。二、睾丸的位置和形态。三、附睾的位置和形态。四、精索的概念。
五、附属腺的名称和前列腺的形态及位置。六、男性尿道的分部、弯曲和狭窄。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一、女性内生殖器的组成。二、卵巢的位置和形态。
三、输卵管的位置和分部。输卵管结扎的理想部位。四、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六、阴道后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第三节乳房和会阴[第七章脉管系统]第一节概述
一、脉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二、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概念第二节心脏
一、心的位置、外形及各心腔的形态结构。二、心传导系统的组成。
三、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形程和主要分支及其分布范围。
四、心包的构成和心包腔的概念。五、心的体表投影第三节血管
一、动脉韧带的位置及其形成。
二、主动脉的起始和分部。主动脉弓的分支。三、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
四、上肢动脉主干的名称。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
五、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和分布。六、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的来源。七、髂内动脉的主要分支。下肢动脉主干的名称。八、上腔静脉的合成和收集范围。九、颈外静脉的位置。
十、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十一、下腔静脉的合成和收集范围。
十二、大隐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
十三、肝门静脉的合成、收集范围、主要属支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及临床意义。第四节淋巴系统一、淋巴系统的组成。二、淋巴干的名称。
三、胸导管及右淋巴导管的合成、注入部位和收集范围。四、全身主要淋巴结群的名称和位置。五、脾的位置和形态。[第八章感觉器]第一节视器一、视器的组成。
二、眼球壁的层次,各层的分部及形态结构。三、眼球内容物的名称和作用。四、房水循环的途径。五、结膜的分部。
六、泪器的组成和鼻泪管的开口部位。七、眼球外肌的名称和作用。第二节前庭蜗器一、前庭蜗器的组成。
二、外耳道的组成。外耳道、鼓膜的位置、形态和分部。三、中耳的组成。鼓室各壁和听小骨的名称。
四、咽鼓管的交通、功能及小儿咽鼓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五、内耳的组成。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分部。内耳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作用。[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一节概述
神经系统的分部和常用术语。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灰质、白质的位置和分部,白质内主要纤维束的名称和作用。
二、脑的位置和分部。
三、脑干的组成,脑干内主要神经核团的名称和性质、主要纤维束的名称和功能。四、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
五、间脑的位置、分部及背侧丘脑腹后核的功能,下丘脑的组成。六、大脑半球各面的主要沟、回和分叶,大脑皮质主要机能区的定位。
七、基底核的名称及新、旧纹状体的概念,内囊的位置、分部,各部的组成及临床意义。八、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蛛网膜下隙和硬膜外隙的概念,硬脑膜静脉窦的概念。九、大脑前、中、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来源和分布范围以及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十、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及循环途径。。
第三节周围神经系统
一、脊神经的组成、分部及前、后支的分布规律。二、颈丛的组成、位置及皮支浅出的部位,膈神经的分布。
三、臂丛的组成和位置,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和腋神经的分布。四、胸神经前支的分布规律。
五、腰丛的组成及位置,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的分布。
六、骶丛的组成及位置,坐骨神经的行程和分布,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分支及其分布。七、12对脑神经的名称。
八、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的分布。九、三叉神经的主要分支和分布。十、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分布。十一、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的分布。
十二、自主神经的概念和区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位置。十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第四节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一、浅感觉、躯干和四肢深感觉及皮肤的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和行程。二、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和行程,瞳孔对光反射的路径。三、牵涉痛的概念及临床意义。四、锥体系的组成和行程。五、锥体外系。[第十章内分泌系统]一、垂体的位置和分部。二、甲状腺的位置和形态。三、甲状旁腺的位置和形态。
四、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四、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