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日,医院医院、医院开展的联合查房活动在线顺利举行。本期联合查房,特邀医院血管外科李拥军教授、医院血管外科管强教授、医院血管外科李红普教授担任活动主席,医院张雷医生和焦小平医生、医院管强教授、医院李鹏医生和王吉阳医生担任演讲嘉宾。
专家们聚焦下肢动脉病变,分享临床经验,交流诊疗策略,为广大医师处理下肢动脉病变提供方法和思路。
//张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指南之我见//张雷医生进行学术报告张雷医生对ESC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指南中下肢动脉疾病部分进行了全面解读,十大关键问题传递了指南精华内容,包括概念更新、评估病变程度分级、诊断(ABI,TBI,影像学检查如多普勒超声、CTA、MRA、DSA)、患者管理、一般治疗、间歇性跛行治疗[药物和运动治疗、血运重建(主髂动脉病变股腘病变)]、慢性肢体重度缺血(CLTI)、急性肢体缺血、干细胞/基因治疗以及合并心脏疾病等相关内容,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ESC指南对下肢动脉疾病诊疗的推荐意见//焦小平:两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探讨//焦小平医生进行学术报告
焦小平医生结合两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例,对下肢动脉病变治疗要点进行了解析。
1.股腘动脉病变
股腘动脉TASCA-C级病变应将腔内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式。其中,球囊扩张成形术是最常用的腔内治疗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药物涂层球囊较普通球囊具有更高的近期通畅率。
2.腘动脉以下病变
保肢是腘动脉以下病变腔内治疗的最主要目的。当需要重建腘动脉以下血运时,腔内治疗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球囊扩张是首选治疗方法。此外,不推荐常规支架植入治疗。
3.手术治疗
可通过解剖旁路或解剖外旁路来重建病变部位血供;当需要通过手术重建主髂动脉血运时,一般选用人工合成材料,需重建腹股沟韧带以下肢体血运时可采用自体静脉或人工合成材料;对于复杂的多节段病变,也可采用复合手术(手术联合腔内治疗)分别改善流入道或流出道。
4.血运重建后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推荐所有行血管重建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通畅率。同时,强调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抗血小板和抗凝方案。
//管强:下肢动脉闭塞腔内治疗的思考//管强教授进行学术报告
管强教授通过2个案例的详细讲解,分享了自己的临床体会。强调减容技术并不能作为单一治疗手段,应与其他腔内治疗器械相结合使用。尤其是将药涂球囊与减容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在药涂球囊应用之前,使用减容技术对病变血管进行管腔准备,增加管腔获得,极大程度地避免补救性支架的放置。此外,血管弹性回缩严重(前提无限制性夹层)的地方,旋切后联合药涂球囊也许就可解决问题,不用植入支架。若必须植入支架,因为管腔减容到位,植入支架后,远期通畅率也会有改善。
//李鹏:开放病例讨论——下肢动脉缺血病例//李鹏医生进行学术报告李鹏医生汇报了一则髂股动脉闭塞病例。患者61岁男性,因“间歇性跛行10个月,加重4月余”入院。既往吸烟30余年,1~2包/日。ABI显示右下肢缺血明显;CTA提示右下肢从髂外起始段到股浅动脉中下段闭塞。
开放讨论重点:下一步治疗计划?专家们激烈讨论,各抒己见,最终建议左侧翻山过去,观察导丝通过情况,若导丝进入顺利行减容,观察治疗效果。同时,备股动脉切开,近端植入支架,远端一期或二期处理。
//王吉阳:上期开放病例讨论患者治疗经过及早期转归汇报//王吉阳医生进行学术报告王吉阳医生对上期联合查房汇报的开放病例,其后续治疗和转归进行了进一步的分享。
73岁男性,诊断蓝趾综合征、右足趾溃疡坏疽、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右侧髂股动脉瘤、左侧髂股动脉瘤术后、腹主动脉扩张、高血压病、陈旧性脑梗死。基于上期联合查房专家们对于该病例的探讨和后续治疗的建议和指导,王吉阳医生制定了最佳的手术策略,治疗过程如下:
手术情况:主动脉-人工血管-右侧股深、股浅动脉搭桥术;主动脉-人工血管-左侧股深动脉搭桥术。术后复查CTA显示桥血管通畅,右侧股深、股浅动脉供血良好,无明显狭窄;左侧股深动脉供血恢复。
术中尝试进行左侧股浅动脉内膜剥脱和支架取出,但仍残留一部分支架。考虑患者十多年的病史,多次支架植入,支架和内膜黏连严重,在内膜剥脱和支架取出遇到困难。
本期联合查房,各位专家结合临床病例,对下肢动脉病变展开深入讨论。病例疑问理清如拨云见日,令人豁然开朗;专家点评引领,层层剖析,受益匪浅!
推荐阅读京晋豫联合查房精彩回顾丨三论移植物感染,难点、陷阱全解析!
-08-28
联合查房丨京晋豫三地连线,共谋移植物感染防治之策
-08-19
联合查房丨医院携手医院,聚焦主髂动脉病变
-08-03
京晋豫联合查房系列活动持续更新敬请期待编辑:暖暖
审校:医介医学顾问组
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放送
敬请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