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
穿刺点定位
点击放大查看
第二部分
局部麻醉
点击放大查看
第三部分
股动脉穿刺
点击放大查看
第四部分
导丝置入
点击放大查看
第五部分
置鞘
注意事项:
1确定导丝置入动脉后,撤出穿刺针,左手压好穿刺点;
2置鞘时导丝要漏出头(适当),且保证导丝未弯曲,插入时略带旋转,动作轻柔,遇阻力时勿盲目用力。
第六部分
冲洗动脉鞘
置入动脉鞘后,撤出导丝;
开放动脉鞘三通确定动脉回血,并使用肝素盐水冲洗动脉鞘,顺势关闭动脉鞘或连接高压滴注。
第七部分
并发症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
1、穿刺部位皮下瘀斑、血肿。
2、假性动脉瘤:穿刺点过低,压迫不当。(超声定位下压迫压迫前应用吗啡或杜冷丁止痛,凝血酶局部注射、覆膜支架覆盖、外科修补)。
3、腹膜后血肿:穿刺点过高,灾难性后果,防重于治。(停用抗凝剂、维持血容量、防止休克,外科修补)
4、动静脉瘘:穿刺方向不准确(覆膜支架覆盖、超声下压迫,外科修补)
5、夹层或闭塞:导丝有阻力置入(覆膜支架覆盖)
附1:假性动脉瘤诊治思维导图
点击放大查看
附2:腹膜后血肿具体处理
腹膜后血肿临床特点:
1腹股沟上方皮肤和肌肉紧张和饱满。
2严重背部和下腹部疼痛。
3股神经受累表现,如下肢疼痛或无力。
4血色素水平下降,并且排除其他出血原因。
5严重出血病人呈出血性休克表现。
6严密观察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得出腹膜后血肿的诊断,还可通过腹部CT检查发现腹膜后血肿予以确诊。
腹膜后血肿处置
1、腹膜后血肿关键在于预防。
行脑血管造影和神经介入治疗时,皮肤穿刺点一般确定为腹股沟韧带下方1.5-2cm,斜行45度进针,这样确保穿刺针穿入股动脉的穿刺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以下。拔除动脉鞘后局部按压也要准确到位,时间要足够。
2、术后需密切观察病人
不是所有发生腹膜后血肿的病人的股动脉穿刺点都在腹股沟韧带之下。对于所有病人,术后均需要密切观察,出现腹股沟区血肿或不适,均需要严密观察和积极处理。一旦有低血压发生的情况,要及时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是否有进行性血容量减少,并排查相关原因。
3、一旦确诊有腹膜后血肿,需立即予以输血治疗,纠正低血容量。大多数病人通过输血治疗后可纠正。
4、输血治疗无效病人应采取局部手术探查,修补损伤的血管。
完
★
▼更多精彩▼PICA(小脑后下动脉)显微解剖图谱
滑车神经显微解剖和传导通路
PICA角度与心源性卒中的关系
主动脉弓正常类型及常见分支变异
颈内动脉颈段正常走形及变异
椎动脉常见类型及变异
基底动脉的“血源变迁”
大脑中动脉M1段常见类型及变异
Perchron动脉解剖及闭塞后影像学表现
颈总动脉闭塞后常见代偿途径
大脑中央叶血供和显微解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