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造影是诊断May–Thurner综合征(MTS)的常用方法。静脉造影的优点是可以评估功能性的血流变化,即通过静脉侧枝显影间接判断是否存在狭窄。但对于髂静脉受压部位的狭窄度(直径和面积)难以做到准确评估。另外,我们在临床中发现部分病例静脉造影无明显侧枝显影,但CTV三维重建则可以看到明显的静脉受压。CTV的优点是可以清晰地显示受压静脉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以及是何动脉施加的压迫。对于髂静脉横截面狭窄度的测量,IVUS和CTV均是比较理想的方法。但是IVUS有创,且费用相对较贵。CTV则简单易行,适用于门诊检查。本中心依托第三方软件,可以实现动脉和静脉的完全重建。相关技术细节可参考本中心放射科相关文献[1]。
CTV狭窄度分析首先对髂静脉间接增强CT进行三维重建,对所有可能的髂静脉受压点进行狭窄度分析。我们对狭窄度的分析采用的是“面积狭窄率”的方法。在受压点的静脉纵轴做中心线,垂直于中心线做横切面。首先测量出受压部位横切面的实际面积。设定横切面周长不变情况下,再将受压迫段血管拟合成正圆,将拟合的面积作为正常情况下的血管面积。面积狭窄度=(压迫段拟合圆面积—压迫段实际面积)/压迫段拟合圆面积。同侧远端静脉往往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受压,且面积不恒定,并非正圆形态,对侧髂静脉也并非是完全镜面关系,因此我们未把远端髂静脉和对侧髂静脉作为正常参考静脉。
动脉硬化性狭窄为内生性,如果直径缩短30%,面积缩小就达到了50%。但静脉狭窄为受压性病变,受到压迫后血流面积的减少随直径缩短相对缓慢。静脉直径缩短大于70%,面积才会缩小超过50%。因此,我们认为不能以直径狭窄率50%作为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标准,本中心采用面积狭窄率50%作为影响血流的临界点。结果一:髂静脉受压位点位置分析按照CTV三维重建上受压位点可分为I型:腔静脉受压型;II型:髂-腔静脉交界型;III型:髂总静脉受压型;亚型:合并多位点受压。既往认识较多的往往是III型,受压部位位于髂静脉。对于I型,受压位点全部位于下腔静脉,如果术前没有准确评估,将支架覆盖下腔静脉段,否则可能导致支架头端锥形狭窄,导致内膜增生,甚至向远端滑脱。结果二:多位点受压我们将多位点受压的亚型做了归类。大致分为4种类型。(1)三点受压:右髂外压迫下腔静脉、右髂内动脉压迫左侧髂总静脉和左髂总动脉压迫左侧髂总静脉;(2)两点受压:右髂总动脉压迫下腔静脉和左髂总动脉压迫左侧髂总静脉;(3)两点受压:右髂总动脉压迫下腔静脉和左髂总动脉压迫左侧髂总静脉;(4)两点受压:右髂总动脉压迫左侧髂外静脉和左髂总动脉压迫左侧髂外静脉,本组患者左侧髂外髂总静脉序惯式受压,往往症状较重,色素沉着和溃疡发生率往往较高。
结果三:高位受压与造影关系高位受压患者中接近60%存在髂内/骶中静脉显影。由于高位受压的位置位于下腔静脉,而压力变化最大的点可能正好位于髂总静脉起始部,此处正是髂内/骶中静脉发出点。因此,如果静脉造影有髂内/骶中静脉显影,则高度提示有下腔静脉受压可能。小结CTV三维重建结果提示MTS受压位点存在差异。MTS高位受压与多点受压关系密切。非特异性髂内/骶中静脉显影高度提示MTS高位受压可能。参考文献
赵晓薇,田涛,陶晓峰.MSCT间接血管成像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11(7):-.
殷敏毅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访问学者,国际腔内血管外科协会委员(ISES),美国血管外科协会国际委员(SVS),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转化医学学组委员等,《JournalofEndovascularTherapy》等国际杂志审稿专家,以第一完成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等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著40余篇,其中SCI收录13篇,参编《临床血管外科学》等专著3册。NICEonline
NewInterventionCourseEducation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血管外科主办
以血管疾病的规范化诊治为主旨
推动中国血管健康事业发展
推荐阅读:
NICEonline
陆信武教授:开篇记—NewInterventionCourseEducation
NICEonline静苑篇
黄新天教授:PTS的血管腔内治疗策略
NICEonline主道篇
刘晓兵教授:主动脉弓部病变激光原位三开窗的操作要领
血管资讯VascularNews
专注血管外科领域宣传与继续教育新媒体
合作联系
VascularNews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