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01–.12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三院神经科收住的符合标准的患者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其中男例,女72例,平均年龄56.3岁;伴颈椎病98例,高血压34例,糖尿病18例,高血脂36例;经颅多普勒超声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低例,血管有狭窄伴血流速增快或涡流31例,血管痉挛27例。2.治疗方法 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例。对照组应用天麻素注射液0.6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ml中,1次/d静脉滴注;口服阿司匹林片、血塞通片治疗。治疗组加用克林澳注射液~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ml中,1次/d静脉滴注,治疗期间两组均不使用其他钙离子拮抗剂,比较两组疗效。3.临床疗效评价 根据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脑血流量参数: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动脉指数(PI)来两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并可依据症状体征缓解的有效率,比较疗效。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有效率为74.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根据经颅多普勒技术参数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治疗前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Vs、Vd、Vm均增快,PI值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讨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血液循环障碍,以发作性眩晕、耳鸣、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为主要表现,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由于反复发作,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梗死。这种病症的发生多是因为动脉硬化、脑血管痉挛,或因颈椎病压迫血管,影响了血液循环。经颅多普勒、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均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诊断价值,其中经颅多普勒检查费用低,完成检查方便快捷,无不良反应及禁忌证,被临床广泛应用,并可作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判定。天麻素可恢复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间的平衡失调,缓解眩晕症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克林澳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止钙离子跨膜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脑血管扩张,从而缓解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能增强腺苷和环磷酸腺苷(cAMP)的作用,降低氧耗。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使cAMP数量增加。还能提高红细胞的柔韧性和变形性,提高起通过细小血管的能力,降低血液的粘性,改善微循环。本结果显示克林澳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确切。作者: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三院刘宏斌蒋丽艳于广娜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在哪白癜风初期症状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