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肢缺血的评估
下肢是否存在缺血,在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的体格检查后,多能做出初步结论。
典型的急性缺血常出现“5P”表现,即疼痛(pain)、皮肤苍白(pallor)、感觉异常(parsthsia)、麻痹(paralysis)和末梢脉搏消失(pulslssnss)。慢性缺血的表现则各异,包括皮肤苍白、乏力、麻木、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出现静息痛和皮肤溃疡、末梢坏疽等不良后果。
末梢动脉搏动的存在与否是判断缺血性疾病的基本方法,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只能提示,但并不能诊断下肢缺血,因为有少数正常人可以出现足背动脉发育异常。必须注意的是,某些情况下即使足背动脉搏动存在,但已有下肢缺血,如髂、股、腘动脉有严重狭窄(常50%),狭窄远侧已有血流动力学异常;股浅动脉闭塞而通过股深动脉侧支足背动脉搏动仍然存在;足背动脉存在,但足背动脉远侧,特别是趾动脉有血栓栓塞,足趾出现缺血,严重时坏死。这一现象称为兰趾综合征。
踝肱指数(ABI)是判断有无下肢缺血最基本的无损伤检查方法。踝肱指数是指踝部动脉压和肱动脉压的比值,正常情况下,ABI≥1。如果ABI1,常提示下肢动脉存在狭窄闭塞性病变;若ABI0.5,表示下肢严重缺血,如有条件应及时进行下肢血供重建。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和糖尿病病人,即使末梢已有缺血,ABI仍可显示正常,特别是糖尿病病人,由于中小动脉壁钙化,测量踝部动脉压时加压后动脉仍不能关闭,所测压力明显升高,ABI可在正常范围,甚至远高于1。
因探头和软件技术的不断改进,超声检查不仅可测定血管的解剖学变化,而且可获得包括血流动力学在内的其他病理生理学信息,能清楚显示位置相对表浅、中等口径以上的血管病变,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超声检查除费用低廉外,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检查而备受欢迎,但所得结果与操作者的经验密切相关。
二、下肢缺血节段的评估
为了解下肢动脉主干闭塞的类型是单节段、多节段或广泛型闭塞,必须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除传统的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外,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无创伤血管影像技术,具有创伤小,无须插管,仅需静脉注射对比剂等优点。依据下肢动脉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可对下肢动脉闭塞部位、性质、程度和范围,以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特别是流入道和流出道评估,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下肢缺血平面的评估
体检时依序触摸股、腘、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在正常动脉搏动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平面之间多为闭塞部位。股动脉减弱或消失提示髂股动脉闭塞;股动脉搏动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则表明下肢股腘动脉闭塞;孤立性髂内动脉闭塞,即使股动脉至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病人可能有臀部间歇性跛行,男性可能出现阳痿。
类似的症状也可见于髂总或髂外动脉狭窄时。肢体皮温主要取决通过肢体的血流量。下肢急性或慢性动脉主干闭塞时,闭塞远侧皮温降低的范围,随闭塞平面的高低而不同。
皮肤温度变温带是判断动脉闭塞平面的另一方法,特别在下肢急性缺血时,肢体变温带更明显。一般情况下,变温带近侧一掌宽(约px)至一个关节是动脉闭塞部位。正常时股上部动脉压应比肱动脉压高30mmHg(1mmHg=0.kPa),肢体各节段间动脉压力逆差应30mmHg,而同一病人两个肢体相同部位压力差≤20mmHg。根据肢体节段性动脉压力测定的结果,可粗略判断病变部位。
参考文献:黄新天.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8(10):-
宁夏治疗白癜风医院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