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学
血管里的炸弹
小时候,老师说我们的心脏就像一个小拳头,长大了,电影里面又说心脏像一颗椰子,科教授面对椰子攥紧了拳头,然后一脸疑惑的看着这俩完全没有相似之处的物体。啊呦喂,再然后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因为那椰子削了皮…
在医学上来讲,但凡是跟心脏扯上关系的疾病,都很棘手。比如科教授今天要讲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这种病症被业界称为血管里的炸弹。当高速高压的血流把动脉冲开了一个口子,或者说撕裂了一个口子,通常就是内膜和中膜被撕开了,而外膜不断地鼓出来,就鼓成了夹层动脉瘤。这种疾病很危险,稍有不慎都会导致偏瘫、大出血猝死。因为需要开胸进行手术,很多年老体弱的患者被这样的大手术排除在外,只能静静等待生命走到尽头。
景在平教授是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曾经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国产移植物,攻破过微创术的禁区之一。目前这样高精尖的微创术仅有国际上少数专家掌握,景在平教授思索经验和技术如何推广出去呢?这需要彻底攻破微创术的另一禁区——升主动脉。
为什么说升主动脉是微创术禁区的攻坚战呢?景在平教授已经攻破的禁区之一主动脉弓,在主动脉转弯处封堵破口的同时又要保留上肢血管供血。而在升主动脉做微创术,不仅要在高压输送的血液中补裂口,保证移植物路过的三个分支血管畅通,同时还要保护心脏和冠状动脉。这一禁区无比凶险。
这项手术的难点在于,在手术过程中,血管内的压力和血流都在起到冲击的作用,想要把移植物放到合适的位置,还要做到毫米不差。但这一切都是在没有三维、只在二维的情况下操作,很容易产生医生看着是对准了,其实怎么着都进不去的情况。这促使景教授团队要研发一款新的移植物和攻关技术,更利于在微创禁区的手术操作。这种新的技术,要做到普通的医生都能掌握;不必去担心烟囱与主体移植物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间隙;不必去担心窗口精准对位的问题。景在平教授想出了一种一体化移植物的设计。
一体化的移植物设计非常巧妙。主体支架的材料和小支架材料软硬不同,构型和人体血管更紧密。按操作流程主体大支架送入、打开、放置到位,接下来只需要牵拉小支架施放,临床医生看到了期待的效果。
上面那两段,估计好多人看完了都蒙圈到想哭了吧,心说科教授你写的是什么鬼?根本看不懂啊?!呃…咱就这么说吧,心脏的血管,也是像树枝一样有分支给不同器官供血的对吧?如果在分支血管不密集的地方,嘎嘣来一个移植物就修复完了。但是在分支血管密集的地方,您一嘎嘣不就把其它分支血管堵上了吗,所以得开个窗口保证分支血管血流畅通。那么为了让移植物更稳固,就在分支血管那个窗口部分再来个小移植物,这样就妥妥儿的啦!
除了改进移植物,他们还改进了测量技术,攻破了为患者私人定制移植物的难关。受逆向思维启发,他们创新研发了心脏起博和分支定位技术,将微创术推广到业界,惠及大量患者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来源:央视走进科学栏目
景在平:微创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心脏主动脉瓣狭窄等动脉血管疾病国际名医
医院
亚洲血管外科协会理事、欧洲血管外科协会及国际腔内血管专家协会委员;《JournalofEndovascularTherapy(腔内血管治疗杂志)》等杂志编委。中国腔内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腔内微创治疗心脏瓣膜疾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科普与人文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血管外科学组组长;中央军委保健委持证专家;中央保健委持证专家。在国内提出“腔内血管外科”和“腔内隔绝术”的理论概念,率先完成“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和“心脏主动脉瓣球扩式腔内微创置换术”等一系列手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Endovascology(腔内血管学)的理论概念,创新完成了一系列世界首例病例。在总结大量临床病例经验基础上,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3N3V”分型法,成功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动脉弓分支型腔内移植物。该款移植物已完成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并成功转化,成为世界首款实际临床应用的主动脉弓分支型移植物。
亚洲血管外科协会理事、欧洲血管外科协会及国际腔内血管专家协会委员;《JournalofEndovascularTherapy(腔内血管治疗杂志)》等杂志编委。中国腔内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腔内微创治疗心脏瓣膜疾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科普与人文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血管外科学组组长;中央军委保健委持证专家;中央保健委持证专家。
长期致力于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特别擅长微创治疗心脏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颈动脉瘤、锁骨下动脉瘤、脾动脉瘤、肝动脉瘤、肾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髂动脉瘤、股动脉瘤、腘动脉瘤、颈动脉体瘤、颈动脉硬化闭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等血管系统疾病。在国内提出“腔内血管外科”和“腔内隔绝术”的理论概念,率先完成“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和“心脏主动脉瓣球扩式腔内微创置换术”等一系列手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Endovascology(腔内血管学)的理论概念,创新完成了一系列世界首例病例。在总结大量临床病例经验基础上,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3N3V”分型法。
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从而导致一系列包括撕裂样疼痛的表现。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出现内膜层撕裂,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
疾病症状在实际情况中可以表现为不同的情况,也称之为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一些:
1、典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往往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的、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严重的可以出现心衰、晕厥、甚至突然死亡;多数患者同时伴有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2、主动脉分支动脉闭塞可导致相应的脑、肢体、肾脏、腹腔脏器缺血症状:如脑梗死、少尿、腹部疼痛、双腿苍白、无力、花斑,甚至截瘫等。
3、除以上主要症状和体征外,因主动脉供血区域广泛,根据夹层的累积范围不同,表现也不尽相同,其他的情况还有:周围动脉搏动消失,左侧喉返神经受压时可出现声带麻痹,在夹层穿透气管和食管时可出现咯血和呕血,夹层压迫上腔静脉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压迫气管表现为呼吸困难,压迫颈胸神经节出现Horner综合征,压迫肺动脉出现肺栓塞体征,夹层累及肠系膜和肾动脉可引起肠麻痹乃至坏死和肾梗死等体征。胸腔积液也是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常见体征,多出现于左侧。
疾病危害主动脉夹层的最大危害是死亡。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出现内膜层撕裂,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以往的文献报告,1周内的死亡率高达50%,一个月内的死亡率在60-70%之间。
除此之外,即使患者得以存活,因假腔的扩大和压力的增加,真腔血管的血流量降低,则会导致主动脉所供血区域的脏器缺血。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