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心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以下简称“Castor?分支型支架”)于年6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颁发的注册证。近日,医院血管外科李拥军主任及其团队,成功应用Castor?分支型支架治疗主动脉弓部多发溃疡两例。
病例一:
患者为男性,55岁,主动脉弓为Ⅱ型弓,术前经CTA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第一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8mm。使用Endosize软件评估显示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LCCA-LSA距离为6mm,精确测量LSA展开最充分时的钟向角和足背角分别为左前斜70°和0°(图1)。
病例二:
患者为男性,57岁,主动脉弓为Ⅱ型弓,术前经CTA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主动脉弓部多发小破口,第一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根部。使用Endosize软件评估显示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LCCA-LSA距离为10mm,精确测量LSA展开最充分时的钟向角和足背角分别为左前斜69°和1°(图2)。
图1术前弓部三维重建评估(病例一)
图2术前弓部三维重建评估(病例二)
手术方案:
对于两例病例,李拥军主任进行充分评估后,决定选用Castor?分支型支架进行治疗,理由如下:
在两例病例中,第一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LSA附近,锚定区不足,如果使用一般直管型支架,有发生I型内漏的风险。为达到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避免风险,只能选择覆为达到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避免风险,只能选择覆盖LSA,或通过“烟囱”、“开窗”等技术重建LSA。而Castor?分支型支架定位于Zone2区,可向近端拓展锚定区,将锚定区拓展至17mm(病例一)(图3)、21.2mm(病例二)(图4);(LCCA-LSA距离加上LSA直径)。
Castor?分支型支架采用软鞘跨弓,具有优异的跨弓性,能适用于不同形态的弓型。
Castor?分支型支架近端采用三重小波段结构,紧贴血管壁,确保密封性,防止I型内漏的发生。
Castor?分支型支架的分支后移长度有5~30mm多种选择,适应不同的血管解剖情况,对于病例一,选用分支后移5mm的规格;对于病例二,则选用分支后移10mm的规格,可在重建LSA的同时,不影响LCCA血流。
图3使用Castor?分支型支架将锚定区拓展至17mm(病例一)
图4使用Castor?分支型支架将锚定区拓展至21.2mm(病例二)
手术过程:
病例一:
经术前测量决定选择近端直径为36mm,锥度6mm,分支直径10mm,分支支架后移长度5mm的Castor?分支型支架。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图5),建立分支导丝通道后,导入Castor?输送系统并释放。
图5术前造影(病例一)
病例二:
术前测量得出,弓部近端锚定区直径为27.3mm,LSA远端直径为8.9mm,因此选择近端直径为30mm,锥度6mm,分支直径10mm,分支支架后移长度10mm的Castor?分支型支架。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建立分支导丝通道后,导入Castor?输送系统并释放。
术后造影:
术后造影(图6,病例一)(图7,病例二)显示,Castor?分支型支架定位精准,无移位;支架近端三重小波段密封性能良好,无内漏;LSA及LCCA血流通畅,溃疡被完全隔绝,手术圆满成功。
图6术后造影(病例一)
图7术后造影(病例二)
Castor?分支型支架是全球首款通过微创伤治疗能同时实现腔内修复主动脉和弓部分支动脉的覆膜支架。其独有的“分支一体化”结构能够适应各种弓部解剖,主体和分支支架缝合为一体,并一次导入和释放,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体式分支支架的导入和定位难题,并具有内漏率低、侧支通畅性好等优势,不仅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同时也能提高手术安全性。
Castor?分支型支架的上市,使主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朝着主动脉弓部的方向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这也是从事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的临床医生多年来不断探索和寻求突破的治疗领域。
专家简介
李拥军,男,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致公党中央医疗保健专家委员会委员;在中华医学会等二十多家国内外学术机构任职;并担任《中华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ChineseMedicalJournal》等十多家杂志的编委或审稿人。先后承担10余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主编或参编著作8部;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18篇,影响因子累计达70余分。
多年来,李拥军主任在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外周动脉瘤(股动脉瘤、肱动脉瘤、颈动脉瘤等)、多发性大动脉炎、内脏动脉瘤(脾动脉瘤、肾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等)、颈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布加综合征、累及下腔静脉/门静脉肿瘤、颈动脉体瘤、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先天性/获得性动静脉畸形、下肢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微创介入、开放手术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血管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主髂动脉组组长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学会血管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静脉学组常委,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血管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管器械分会常务委员
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青年常委
中华医学会血栓性疾病防治委员会学术秘书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委员会委员
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会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药事委员会评审专家库成员
国家自然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中国科协司法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国际脉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国际脉管联盟会员;欧洲脉管联盟委员
美国血管外科学会会员
科室简介
医院是一所以干部医疗保健为中心、老年医学研究为重点,医、教、研、防全面发医院,是直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医院,是中央重要的干部保健基地。
医院血管外科目前开放床位30张,拥有一支技术精湛、责任心强的医护团队,包括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其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3人拥有博士学位,2人拥有硕士学位。科主任李拥军教授是国际知名的血管外科专家,年8月作为特殊人才、学科医院引进医院,创建血管外科。
科室拥有专用杂交手术室,配备Siemens和Philips数字血管造影机等尖端检查和治疗设备。血管外科团队能够完成血管外科各类疾病的微创及开放手术治疗,在胸腹主动脉疾病,颈动脉疾病,内脏动脉疾病,下肢动脉疾病,腔静脉疾病和下肢静脉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其中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外周动脉瘤(股动脉瘤、肱动脉瘤、颈动脉瘤等)、内脏动脉瘤(脾动脉瘤、肾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等)、颈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布加综合征、累及下腔静脉/门静脉肿瘤、颈动脉体瘤、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先天性/获得性动静脉畸形、下肢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诊治理念和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医院血管外科目前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招生点,同时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医学生教学任务。
医院血管外科团队将牢记“忠诚保健事业,心系人民健康”的院训,秉承“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努力为广大病患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什么医院好北京治白癜风花多少钱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