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是向大脑供血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各种原因造成该通道内部管径变小,就称作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导致颈动脉狭窄的原因是颈动脉硬化,占90%以上。
当出现颈动脉狭窄时可导致脑部组织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产生脑缺血症状,严重可导致脑梗塞,表现为头晕、头痛、晕厥、一过性黑蒙、偏瘫、失语等。临床最为典型的症状为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即一过性肢体无力和麻木,严重可危及生命。
那我们如何能及早发现身体存在的颈动脉狭窄呢?首先我们要注意筛查,尤其是有以下情况时:年龄大于65岁、颈动脉杂音、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长期大量饮酒、脑卒中病史及家族史等情况时更应该加强临床筛查。目前临床筛查的主要手段为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还可以行MRA、CTA、DSA等检查。
那确诊了颈动脉狭窄后如何治疗呢?
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预防措施:即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进行合理治疗;清淡饮食;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加强运动,定期体检等。具体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以抗血小板、降压、降脂、及控制血糖等为主,可以延缓病情进展。
外科手术治疗,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标准方法。大量研究证明,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或有“预警”信号的有症状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首选治疗方案。颈动脉球囊扩张术(CAS)为介入治疗,特别对于伴有心功能不全的高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但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比,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远期随访结果,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