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研究的雾霾
自SAMMPRIS研究和VISSIT研究之后,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让人们心中蒙上一丝顾虑。
1、SAMMPRIS研究
SAMMPRIS是首项在高危颅内动脉狭窄(70%~99%)患者中,比较积极药物治疗与积极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对复发卒中预防效果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提示积极药物治疗优于颅内支架置入术。
该研究纳入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非致残性卒中后30天内患者,随机分为积极药物治疗与积极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应用Wingspan支架)两组,结果显示,介入治疗组30天卒中或死亡率较内科治疗组显著升高(14.7%对5.8%,P=0.);随访1年介入治疗组复合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较内科治疗组亦显著升高(20.0%对12.2%,P=0.)。
2、VISSIT研究
VISSIT(缺血性卒中治疗的Vitesse颅内支架研究)试验是一项国际、多中心、1:1随机、平行组试验,从27家机构纳入患者(2年1月至年6月),最后随访时间为年5月。
将患者(N=)随机分组,接受球囊扩张支架加药物治疗(支架组,n=59)或单独药物治疗(药物组,n=53)。
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应用球囊扩张支架与药物治疗相比,前者导致12个月同一区域的额外卒中或TIA的危险增加,30天所有卒中或TIA的危险均增加。这些结果不支持应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
SAMMPRIS和VISSIT研究均存在设计上的缺陷
患者筛选(纳入了穿支闭塞患者、距离最近一次卒中症状发作不超过3周等)
纳入中心选择(纳入中心手术量低、每个中心每年纳入患者平均少于2例、术者经验不够)这可能与30天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相关
3、VAST研究
来自荷兰的AnnetteCompter等于年6月在LanectNeurology上发表了他们的VAST研究的结果。VAST研究是截止到目前为止最大型的近期症状性椎动脉狭窄≥50%支架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共有荷兰7家医院参加,该研究是一个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所纳入的患者皆为近6个月内TIA或小卒中的患者,合并颅内外椎动脉狭窄不小于50%。这些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给予支架+最佳内科治疗和单独最佳内科治疗。主要终点为治疗开始后30天内复合终点包括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或任何卒中。二级终点为随访期间症状性椎动脉供血区卒中,随访期间复合终点。
作者认为: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围手术期严重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大约5%。对于VAST研究人群,单独进行最佳内科治疗者椎基底动脉卒中复发的风险较低,对3期临床试验的需求和可行性提出了挑战。
二、中国ICAS研究
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研究(CICAS)是在国家十一五计划支撑下开展一项关于ICAS流行与预后的大型、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其在中国22家医院共入选例7天内发生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ICAS的定义为经磁共振血管造影确定血管狭窄≥50%。
研究结果显示,46.6%的卒中/TIA患者存在ICAS,而单纯情颈动脉狭窄患者不到5%,再次验证了ICAS为东亚人群卒中发生的最重要病因,而非颈动脉狭窄。CICAS研究还揭示了患者复发的预测因素,即当ICAS合并存在危险因素时,患者1年内卒中复发风险显著增加。
研究的亮点及经验
1、探索支架治疗最佳获益人群:区别于SAMMPRIS及VISSIT,中国研究将目标人群限定为侧支循环不良、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2、排除支架治疗高危病变:中国研究排除了病变长度≥15mm等研究者认为不适合进行支架治疗的复杂病变;
3、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支架:区别于SAMMPRIS的单独自膨支架或VISSIT的单独球扩支架,中国研究中研究者有更充分的选择空间;
4、培养手术经验更丰富的团队:区别于SAMMPRIS或VISSIT中纳入的低流量中心,中国研究中的参与者均为年支架手术量超过50的中心;
5、寻找最佳治疗时间:中国研究中患者从最后一次发病至支架治疗的时间平均为21天,而SAMMPRIS仅为7天,VISSIT为12天。
三、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检查与诊断推荐意见:
1.鉴于VAOS在后循环卒中/TIA中起重要作用,应该高度重视VAOS的评估与诊断。
2.VAOS的诊断应该遵循无创的检查作为首选的检查,TCCD对VAOS检查有很高的特异性,但是敏感性较低;对比剂增强的CTA/MRA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3.在无创的检查怀疑有英50%VAOS的症状性患者,进一步明确VAOS的狭窄程度必要时行血管内治疗,在有经验的中心可以考虑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药物管理推荐意见:
1.药物治疗仍然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VAOS的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危险因素控制、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他汀类药物,其他应注意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戒烟、加强锻炼等)。
2.不推荐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VAOS的患者采用抗凝治疗。
外科治疗推荐意见:
目前暂不推荐各种开放外科治疗方法治疗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VAOS。
血管内推荐意见:
1.在有经验中心开展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VAOS血管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2.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VA0S血管内治疗主要适应证有:(1)—侧VAOS>50%,伴有:①对侧椎动脉狭窄闭塞或发育不良,或者对侧椎动脉没有参与到基底动脉;②有前循环的血管病变(狭窄或闭塞),后循环通过Willis环对前循环有重要的代偿作用。(2)双侧VAOS>50%,伴有后循环缺血性卒中/TIA;或者前循环的血管病变(狭窄或闭塞),后循环通过Willis环对前循环有重要代偿作用。
3.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VAOS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药物使用同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
4.药物包被支架可能比裸支架能更好地预防支架后再狭窄的发生。
5.在行VAOS血管内治疗时,如远端椎动脉多3.0mm,病变为溃疡斑块有高栓塞风险且远端椎动脉无明显的成角时,可以使用远端保护装置辅助血管内治疗。
主办单位:
医院
石家庄市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石家庄市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
主编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