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将冠脉血管、颅内脑血管病以外的血管疾病统称为周围血管病,包括动脉、静脉的疾病。
主要疾病分类及类型(附图片)
1.动脉疾病
1)大动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系指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血流进入主动脉壁内,导致血管壁分层,剥离的内膜片分隔形成“双腔主动脉”。包括主动脉穿透性溃疡、主动脉壁间血肿。主动脉夹层自然经过十分凶险,如果未能及时诊断治疗,病死率极高。按是否累积升主动脉分为StanfordA型、StanfordB型,累积升主动脉者为A型,未累积升主动脉者为B型。
哪些症状应警惕主动脉夹层?
主要为胸背部、腹部、腰背部撕裂样疼痛,常伴血压增高,这是发病开始最常见的症状,可见于90%以上的患者。部分患者可以突发下肢缺血、截瘫、无尿、急腹症为主要症状。
介入治疗
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neurysm)是因为动脉中层结构破坏,动脉壁不能承受血流冲击的压力而形成的局部或者广泛性的永久性扩张或膨出。腹主动脉瘤危害很大,美国每年约有人死于腹主动脉瘤,占死因的第13位,因此对该病应予以十分重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惟一有效手段。
哪些症状应考虑腹主动脉瘤?
腹部可扪及搏动性包块,患者可有胃肠道压迫症状,包块腹胀、恶心、呕吐、便秘、排气排便停止等不全或完全性肠梗阻等。约在1/3的患者表现出腹痛,其部位多位于腹部脐周,两肋部或腰部,常常为破裂前先兆,视为非常危险的信号。
介入治疗
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下肢动脉动脉的狭窄、闭塞性或动脉瘤性病变,好发于某些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等处,伴有粥样斑块和钙化,并可继发血栓形成,致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肢体出现缺血症状。按病变累及部位可分为:主-髂动脉型,股-腘动脉型、膝下动脉型及混合型。
哪些应筛查下肢动脉硬化?
下肢动脉硬化与冠心病、脑血管病互为等危征,有着相同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均建议筛查下肢动脉硬化。有下肢肢体麻木、冷感、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均应早期行下肢动脉检查,早诊断、早治疗以预防肢体溃烂、坏疽。
介入治疗
3)急性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系指栓子被血流推向远侧,阻塞动脉血流而导致肢体或内脏器官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此病起病急骤,发病后肢体以至生命受到威胁,及早诊断和分秒必争地施行恰当的治疗至为重要。按照栓子来源分为心源性栓塞和非心源性栓塞,前者多见于房颤、充血性心衰以及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心脏肿瘤(心房黏液瘤)等,后者可见于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溃疡或狭窄、动脉移植物、血管损伤及肿瘤等。
动脉栓塞有哪些症状?
患肢出现疼痛、苍白、远处动脉搏动消失、厥冷、麻木和运动障碍,即所谓的“5P”征。
介入治疗
4)肾动脉狭窄
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肾动脉狭窄引起肾缺血,可导致两种严重后果:肾血管性高血压和慢性缺血性肾病。
哪些患者需要筛查肾动脉狭窄?
1.20~30岁或55—60岁时发生的高血压,特别是无高血压家族史者。
2.先前血压正常或血压控制良好者,出现中、重度高血压并难以控制者。
3.有或无高血压,新近出现不好解释的肾功能恶化而尿检改变较轻者;或使用ACEI后肾功能急剧减退者。
4.存在心、脑血管等全身动脉硬化者,或反复发作性肺水肿者。
5.影像学检查示双侧肾脏大小不等,长径相差1.5cm者。
介入治疗
5)颈、椎动脉狭窄
颈、椎动脉狭窄多是由于颈动脉、椎动脉的粥样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的狭窄,有些狭窄性病变甚至可能逐渐发展至完全闭塞性病变。临床表现主要与血管狭窄导致的短暂性脑缺血症状或脑梗死。
哪些患者需要筛查颈、椎动脉狭窄?
1.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酗酒等高危因素者。
2.有突然发生的头晕、一侧面部、肢体无力或麻木,或者短时期内言语困难、眼前发黑(常为一过性的单眼黑蒙),或者出现一过性的意识丧失、遗忘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者。
3.有冠心病、外周动脉硬化疾病患者。
介入治疗
6)锁骨下动脉狭窄
指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分出椎动脉之前的近心端发生部分性或完全性闭塞。由于虹吸作用,引起患侧椎动脉血液逆流,反向供应缺血的患侧上肢,结果会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发作和患侧上肢的缺血症状。
哪些患者需要考虑锁骨下动脉狭窄?
1.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酗酒等高危因素者。
2.有冠心病、外周动脉硬化疾病患者。
3.单侧上肢麻木、冷感,或活动上肢后有眩晕发作者。
4.双上肢肱动脉血压相差超过20mmHg者。
介入治疗
2.静脉疾病
1)静脉血栓栓塞症
指血液在深静脉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在急性阶段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处理,一些血栓可能会脱落,造成患者的肺栓塞而导致死亡。按血栓发生部位分为:周围型,指小腿肌肉静脉丛、腘静脉远端血栓形成;中央型,指髂总静脉至股静脉段血栓形成;混合型:上述两型同时存在,累及整个下肢。
哪些患者需做静脉血栓栓塞筛查?
长期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位、恶性肿瘤等均为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
介入治疗
2)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根据栓塞部位、程度将其分为大面积肺栓塞、次大面积栓塞、微小肺栓塞。大面积肺栓塞在临床上以休克和低血压为主要表现,一般堵塞面积在2个肺叶以上。次大面积肺栓塞指堵塞面积一支以上肺段动脉、两支以下肺叶动脉。微小栓塞指远端弥漫肌性动脉的栓塞。
哪些患者应警惕肺栓塞?
存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或已经诊断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甚至晕厥等症状,呼吸和心律增快,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等。
介入治疗
3)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在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的部位,静脉腔内容易血栓形成,并且已形成的血栓难以再通,从而引起下肢和盆腔的静脉回流障碍,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按临床表现分为无症状型、水肿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型和精索静脉曲张型。
哪些患者应考虑存在髂静脉受压?
1.反复发作的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反复发生的左下肢肿胀、静脉曲张、溃疡。
介入治疗
4)布加综合征
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静脉和邻近的下腔静脉狭窄闭塞,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产生肝大及疼痛、腹水,肝脏功能障碍等系列临床表现。主要分为肝静脉阻塞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型、肝及下腔静脉阻塞型、肝内小静脉闭塞型。
哪些患者应考虑存在布加综合征?
1.反复发作的双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腹壁浅静脉曲张。
2.不明原因的肝硬化、腹水,伴有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症状。
介入治疗
5)透析通路综合征
血液净化患者行动静脉瘘透析通路后,在回流静脉发生的狭窄或闭塞,可以发生在动-静脉吻合口处、锁骨下静脉及头臂静脉。
哪些患者应考虑存在透析通路综合征?
1.透析通路患者,通路侧上肢明显肿胀,患侧胸壁静脉扩张。
2.原通过透析通路正常透析患者,逐渐出现透析流量减少或透析时间延长。
介入治疗
门诊时间
二楼东南角9号诊室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上午
田红燕
(心内)
盛婴
田红燕
孟燕
下午
张军波
(心内)
马强
盛婴
秦皓
二楼东南角12号诊室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上午
刘亚民
盛婴
刘亚民
盛婴
盛婴
盛婴
下午
白羽
刘亚民
盛婴
白羽
盛婴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