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骨的构造(P9)
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
1)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可分为密质和松质。
2)骨膜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3)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和免疫功能,黄骨髓为脂肪组织,失去造血能力。
5.计数椎骨棘突的标志
隆椎。
6.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
鼻旁窦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可以分为①额窦:位于眉弓深面,开口于在中鼻道前部②筛窦:又称为筛骨迷路,开口于中鼻道和上鼻道。③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蝶筛隐窝4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的半月裂口。
7.桡神经沟P30
肱骨体后面中部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桡神经和肱深动脉沿此沟经过,肱骨中部骨折可能伤及桡神经。
15.卵圆窝
右心房内侧壁的后部主要由房间隔形成。房间隔右侧面中下部有一卵圆形凹陷,称卵圆窝,是胚胎时期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此处薄弱,是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也是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心导管穿刺的理想部位。
16.窦房结位置
窦房结是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上1/3的心外膜深面。主要有起搏细胞和过渡细胞。
17.阑尾动脉来源
来源于回结肠动脉(来自于肠系膜上动脉)
回结肠动脉分数支营养回肠末端、盲肠、阑尾和升结肠。其中至阑尾的分支称阑尾动脉。
18.右心房的结构
右心房位于心的右上部,壁薄而腔大,可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为固有心房,由原始心房衍变而来;后部为腔静脉窦,由原始静脉窦右角发育而成,两者之间以位于上下腔静脉口前缘间,上下纵行于右心房表面的界沟为界。
21.右淋巴导管的特点P
右淋巴导管由①右颈干、②右锁骨下干和③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之间存在着交通。
24.食管分段(P)
食管可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
25.食管狭窄与分段P
食管有3处生理狭窄。
第一狭窄为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
第二狭窄为食管在左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为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分为颈,胸,腹部。
27.甲状旁腺位置功能形态特点P
甲状旁腺是呈棕黄色、黄豆大小的扁椭圆形腺体,位于甲状腺左、右侧叶背面的肾脂肪囊内,通常有上、下两对。上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侧叶后缘的上、中1/3交界处;下甲状旁腺的位置变异较大,多位于甲状腺侧叶后缘靠近下端的甲状腺下动脉处。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调节体内钙和磷的代谢,在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的共同调解下,维持血钙含量。
29.感光细胞
视网膜视部的神经层外层为视锥和视杆细胞,它们是感光细胞。
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部,能感受强光和颜色的刺激,在白天或明亮处视物时起主要作用;视杆细胞主要分布于视网膜的周边部,只能感受弱光刺激,在夜间或暗处视物时起主要作用。
30.看近物晶状体的调节
视近物时,晶状体借助于晶状体囊及其本身的弹性而变凸,屈光度加强,使进入眼球的光线恰能聚焦于视网膜上。
31.听觉感受器
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是螺旋器
39支配咀嚼肌的神经:三叉神经(混合型脑神经,含一般感觉和特殊内脏两种纤维。三叉神经包括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眼神经由三叉神经节发出后经眶上裂入眶,眼神经又可分为额神经,泪腺神经,鼻睫神经;上颌神经,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再经框下裂入眶,改名为眶下神经;下颌神经经卵圆孔出颅后分支。)
41当一侧视束完全损伤时:P可导致双眼病灶对侧半视野同向性偏盲。
42肝门静脉的属支和特点:P包括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特点:肝门静脉不同于一般的静脉,它介于两种毛细血管之间于上、下腔静脉之间存在丰富的吻合,而且肝门静脉及其属支内缺少功能性的静脉瓣。
43右心室的结构:P右心室流入道和右心室流出道。流入道又称固有心脏,从右房室口延伸至右心室尖。室壁有许多从横交错的肉柱,故腔面凹凸不平。基流附着于室壁,剪短突入心室腔的最新肌隆起称乳头肌,分为前后隔侧三群,前后乳头肌发出健索连与三尖瓣。流入道的入口为右房室口,有三尖瓣环围绕。流出道又称动脉圆锥,上端借肺动脉口通肺动脉干。
44壁胸膜分部:P肋胸膜:覆盖于肋,胸骨,肋间肌,胸横肌,胸内筋膜的壁胸膜;
隔胸膜;纵膈胸膜;胸膜顶。
45肺根:P肺门处的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裹的部位。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46血液循环:P体循环(大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分支道全身毛细血管,血液进行物质交换后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返回右心房。肺循环(小循环):血液由右心房博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
49心脏的瓣膜名称部位和功能:分为①房室瓣:包括二尖瓣(位于左心室和左心房之间)、三尖瓣(位于右心室和右心房之间)。②半月瓣:包括肺动脉瓣(位于右心室出口)、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出口)。
功能: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入心房)半月瓣(阻止血液反流入心室)
50喉腔最狭窄之处:P声门裂:位于两侧声襞及勺状软骨底和声带突之间的裂隙。
51肺尖的位置:P肺的上单,钝圆,经胸廓上口突入颈根部,在锁骨中内1/3交界处向上伸直锁骨上方达2.5cm.
52大肠的形态特征:P除肛管,直肠和阑尾外,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结肠带由三条,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形成,沿着大肠的纵向排列,三条结肠带均汇合于阑尾根部。结肠袋:肠壁由横沟隔开并向外喷出的囊状突起。肠脂垂:沿着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
54肝门静脉的组成:肝门静脉由①肠系膜上静脉和②脾静脉于下腔静脉前方、胰颈的后方汇合而成。特点:肝门静脉不同于一般的静脉,它介于两种毛细血管之间于上、下腔静脉之间存在丰富的吻合,而且肝门静脉及其属支内缺少功能性的静脉瓣。
58正常的心脏起搏点:P: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界沟的上1/3的心外膜深面。主要细胞有起搏细胞和过渡细胞。
60腹膜腔:P壁腹膜和脏腹膜相互移行和延续,共同围成的不规则的潜在性腔系,称腹膜腔。
63腹部分为9区的标志线有哪些?如何划线?:P96前正中线(沿着身体前面正中线所做的垂直线),胸骨线(沿着胸骨最宽处的外侧缘所做的垂直线),锁骨中线(锁骨中点向下所做的垂直线),胸骨旁线(锁骨中线和胸骨线之间的中点所做的垂直线),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肩胛线(经肩胛骨下角所做的垂直线),后正中线(沿着各椎骨棘突所做的垂直线)
64面静脉有何特点:P位置表浅,起自内眦静脉,在下颌角下方跨颈内外动脉表面,下行至舌骨大角附近注入颈内静脉。面静脉缺乏静脉瓣。
65如何与海绵窦交通?:P位于蝶鞍两侧,为两层硬脑膜间的不规则腔隙。窦腔内侧壁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在窦的外侧壁内,有自上而下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分支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交通:前方接受眼静脉,两侧接受大脑中浅静脉,向后外经岩上窦和岩下窦连通横窦,乙状窦和颈内静脉。海绵窦向前借眼静脉与面静脉交通,
向下经卵圆孔的小静脉与翼静脉丛相通。主动脉弓下方,靠近动脉韧带有梁道莎个粟粒样的小体,成为主动脉小球,是化学感受器,可以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窦膜的外膜内含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成为压力感受器。
67全身可以做表浅动脉指压止血的血管:P①锁骨下动脉:上肢出血时,可以于锁骨重点的上方的锁骨上窝处向后下压迫,将该动脉压向第一肋止血。P②股动脉:股动脉是髂外动脉的直接延续。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下方,股动脉位置表浅,在活体上可以摸到其搏动,当下肢出血时,可以在该出将股动脉压向耻骨上支进行压迫止血。
1眼外肌的神经支配。
①动眼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下斜肌运动。
②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运动。展神经支配外直肌运动。面神经支配眼轮匝肌运动。
2内囊的位置、组成通过纤维束及临床意义。
内囊是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分为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和内囊膝三部。内囊后肢有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视辐射和听辐射通过,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当一侧内囊损伤,患者可出现对侧半身浅、深感觉丧失;对侧半身痉挛性瘫痪;双眼视野对侧半同向性偏盲。临床上称“三偏综合征”。
3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硬脑膜、脑蛛网膜和软脑膜
脊髓:硬脊膜、脊髓蛛网膜和软脊膜。
4腹主动脉分支。
壁支:膈下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脏支:不成对的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成对的有肾动脉、肾上腺中动脉和睾丸(或卵巢)动脉。
5脊髓位置、形态与内部结构。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对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可至第3腰椎下缘)。脊髓呈前后略扁的圆柱体,有两处膨大,分别是颈膨大、腰骶膨大。脊髓主要由灰质和白质构成,灰质正中有一纵形细管称中央管,灰质外面是白质。
6大脑皮质语言中枢的名称及位置
语言运动中枢位于优势半球1.运动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后部。2.听觉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后部。3.视觉语言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角回。7脊柱的生理弯曲
脊柱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腰曲凸向前,胸、骶曲凸向后。
8子宫的位置和固定装置
子宫位于盆腔的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固定装置:1.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防止子宫侧倾侧屈的作用2.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前屈,阻止子宫后倾后屈。3.子宫主韧带,防止子宫向下移位。4.骶子宫韧带,防止子宫前移。
9主动脉弓的分支
主动脉弓上有3个分支,自右向左依次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语言运动中枢位于优势半球1.运动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后部。2.听觉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后部。3.视觉语言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角回。
脊柱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腰曲凸向前,胸、骶曲凸向后
子宫位于盆腔的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固定装置:1.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防止子宫侧倾侧屈的作用2.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前屈,阻止子宫后倾后屈。3.子宫主韧带,防止子宫向下移位。4.骶子宫韧带,防止子宫前移。
主动脉弓上有3个分支,自右向左依次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10.脑基底核组成
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核。其中尾状核、豆状核合称纹状核
11视觉传导通路与瞳孔对光反射
视觉传导通路:光线→视锥细胞和视感细胞→双极细胞(第一级神经元)→节细胞(第二节神经元)→外侧膝状体(第三节神经元)→视觉
瞳孔对光反射:当强光照射一侧瞳孔时,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应
12脑神经连于脑的部位
Ⅰ嗅神经——端脑(嗅球)Ⅱ视神经——间脑(视交叉)Ⅲ动眼神经——脑干的中脑(脚间窝)Ⅳ滑车神经——脑干的中脑(背侧下丘下方)Ⅴ三叉神经——脑干的脑桥Ⅵ展神经——脑干的脑桥延髓沟Ⅶ面神经——脑干的脑桥延髓沟Ⅷ前庭蜗神经——脑干的脑桥延髓沟Ⅸ舌咽神经——脑干的延髓Ⅹ迷走神经——脑干的延髓Ⅺ副神经——脑干的延髓Ⅻ舌下神经——脑干的延髓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