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颈椎病,我们需要从颈椎病的分型开始。
颈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
病脊髓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混合型颈椎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颈椎病又统称为混合型)
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颈椎病。
颈型是最容易治愈的颈椎病。但是颈型颈椎病如反复发作,容易加速颈椎的退变,从而引起其他更严重的颈椎病。椎动脉型是来势最凶猛,最突然的。可出现猝倒,或者突发性眼花,失明等症状。交感神经型是最麻烦的,最复杂的颈椎病,因为其症状多变,误诊率比较大,治疗效果也不明显。脊髓型颈椎病是最严重的颈椎病,致残率最高,一旦确诊,多选择手术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枕头高或者低,不良睡姿,项背肌劳损或颈部突然扭转等,都会出现颈型颈椎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转头就疼。症状:以颈部僵硬、痛、胀及不适感为主,常在清晨醒后出现或起床时发觉转头或抬头困难,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下中段最常见的一型,发病率最高,占颈椎病的40-60%。症状:根性痛:有刀割样痛的感觉,也可以是持续性隐痛或酸痛。也可以向不同部位放射,如头、耳后或眼窝后部、肩、臂、前胸乃至手指,多局限于一侧。影响睡觉。肌力减弱:胳膊、手没劲儿。颈部僵直:有的地方按压痛,脖子和肩膀感觉很紧张。椎动脉型颈椎病当颈椎生理曲度增大、减小或反张时,或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会造成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骨质增生的形成也可以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挛而出现椎动脉血流瞬间减小或持续减少的变化,导致供血不足而出现症状。通俗的说,就是颈部血管被压迫,无法供应大脑的血。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颈椎病患者中约70%有椎动脉受累。50岁以上头晕,头痛者,50%以上与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受累有关。症状:姿势性偏头痛,因旋转诱发眩晕、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突然摔倒等。常伴有耳鸣、头痛、听力下降、一时性耳聋。交感型颈椎病由于椎间盘退变和椎体不稳定等因素,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且往往会伴随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症状:头部:如头昏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睡眠差、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五官部: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等;耳鸣、听力下降;鼻塞等,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味觉改变等。胃肠道: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心血管:心悸胸闷、心律失常、情绪不稳定、血压不稳定等。其他: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以上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站与坐症状明显,躺着会好转;长时间低头、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症状明显,休息后好转。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20%,也是目前许多骨科,和大夫非常头痛的一种颈椎病类型,因为他的影响十分严重。甚至可造成肢体瘫痪,脊髓型颈椎病致残率高,治疗难度非常之大。症状:多数患者首先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沉重感,随后逐渐出现行走困难。上下楼梯时需要借力。严重者步态不稳、行走困难。严重的患者双脚有踩棉感。出现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双手无力、不灵活,像写字、系纽扣等精细动作难以完成。严重者甚至不能自己进食。躯干部出现感觉异常,患者常感觉在胸腹部、或双下肢有如皮带样的捆绑感。同时下肢可有烧灼感、冰凉感。部分患者出现排尿无力、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失禁或尿潴留等排尿障碍,大便密结等,性功能减退。(此型颈椎病多有典型的外伤史)混合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及其继发改变,压迫或刺激了相邻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结构,引起了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用正骨康涂抹,再配合特效穴位按摩,有效缓解颈椎问题1、揉捏风池穴取穴定位位于颈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两边大筋外侧的凹陷处。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身后,一只手扶住被按摩者的前额,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被按摩者的风池穴处,揉捏半分钟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按摩作用此穴具有平肝息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晕、头胀痛、颈项强痛不适、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怕风怕冷等。2、按揉秉风穴取穴定位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按摩方法取坐位,用对侧食、中、无名三指按揉秉风穴2分钟,以肩背有酸胀、上肢发软无力为度。按摩作用此穴具有散风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落枕、颈部肌肉酸痛、颈部僵硬、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3、按揉天牖(yǒu)穴取穴定位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约平下颌角处。按摩方法取坐位,用拇指螺纹面按揉3分钟,可两侧同时进行,手法用力适中,以局部有明显酸胀或酸痛感为佳。按摩作用此穴具有清头明目、通经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痛、头晕,以及颈肩背部痉挛强直。4、按揉肩井穴取穴定位在后颈根部第7颈椎与肩峰之间的中点处。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于身后,用双手拇指按压肩井穴约1分钟,然后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按摩作用此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头项强痛、颈椎活动受限、颈项肌痉挛,肩背部酸痛、肩周炎、肩膀疼痛、不能伸举等。5、按揉曲池穴取穴定位位于屈曲肘关节,肘横纹的外侧头。按摩方法按摩者左手托住被按摩者手臂,用右手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曲池穴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左右手交替,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按摩作用此穴具有清热和营、降逆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痛、头晕,及颈椎疼痛、上肢过电样疼痛、手臂麻木等。6、按揉外关穴取穴定位在手臂的外侧中间,腕关节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按摩方法前臂半屈,用一手的拇指尖按于另一手的外关穴,其食指或中指则按着内关穴,向内对按20~30次,以酸胀感为度。按摩作用此穴具有清热解表、通经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落枕、偏头痛、肋间神经痛、上肢关节痛、肘部疼痛等。7、掐揉合谷穴取穴定位位于手背部,在拇指与食指的根部交接处,肌肉最高点处。按摩方法按摩者可以用一手拇指指腹掐揉被按摩者合谷穴30次,两手交替,以局部感到酸胀为宜。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