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结果使动脉壁增厚、僵硬、迂曲和失去弹性,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发生阻塞,使肢体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的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病人。好发于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及腘动脉等,也可累及颈动脉,上肢动脉很少发生。动脉的分叉部是血栓闭塞性疾病的好发部位。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后,导致狭窄或闭塞动脉远端的血流减少,引起相应的脏器或肢体供血不足的症状。由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可并发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严重时可发生肢体坏疽,截肢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因此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针对这样的病人,疼痛是最主要的症状,那我们应该怎样护理呢?
首先注意肢体保暖,勿使肢体暴露于寒冷环境中,以免血管收缩。保暖可促进血管扩张,但应避免用热水袋、热垫或热水给患肢直接加温,因热疗使组织需氧量增加,将加重肢体病变程度。取合适体位,病人睡觉或休息时取头高脚低位,使血液容易灌流至下肢。告知病人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站或坐)不变,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坐时应避免将一腿搁在另一腿膝盖上,防止动、静脉受压,阻碍血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洗脚,告诉病人先用手试水温,勿用足趾试水温,以免烫伤。皮肤瘙痒时,可涂拭止痒药膏,但应避免用手抓痒,以免造成开放性伤口和继发感染。如有皮肤溃疡或坏死,保持溃疡部位的清洁、避免受压及刺激;加强创面换药,可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湿敷,并遵医嘱应用抗感染药物。
其次止痛药物的使用。按阶梯给药:按照疼痛的程度和性质选用不同阶梯的止痛药物。第一阶梯:非阿片类药物,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物种类及剂型多,合理使用将使90%以上的中重度疼痛患者免除疼痛。无封顶效应,即无天花板效应。
最后鼓励病人每天步行,指导病人进行Buerger运动,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以疼痛的出现作为活动量的指标。告之病人绝对戒烟及其危害性,并指导病人戒烟。
供稿--姜芙蓉
白癫疯医院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