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阶平医学奖今年奖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推动者——黄洁夫,他也是代表“让生命在阳光下延续”的余位器官捐献协调员领奖。
今日(11月28日),广东中山,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发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肝胆外科教授黄洁夫。
自年设立以来,吴阶平医学奖的颁奖对象一直是医学领域的两院院士。今年,这个素有中国医学领域“诺贝尔”之称的大奖,却意外颁给黄洁夫教授,缘于他多年来,倾力推进中国建立符合社会伦理、法制与国情的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
在领奖后的媒体见面会上,黄洁夫教授宣布,将吴阶平医学奖的奖金20万元,全部捐献给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用于建立“生命使者”基金,激励“让生命在阳光下延续”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在国际器官移植领域,器官捐献协调员是和移植医生一样的基本“岗位”,他们负责帮助有器官捐献意愿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实现身后器官捐献,并联系器官获取组织,见证器官捐献、获取过程,以确保捐献的器官能够及时、安全的移植给最需要的重症病患;还要帮助器官捐献家属,获得必要的心理慰藉。
在中国,与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同步,器官捐献协调员也是个“新生”行业,目前仅有多人,他们来源于各地红十字会的器官捐献宣传员,以医院的ICU、外科医生。
每年,我国有医院ICU去世,9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同时有近30万人因重病需要器官移植挽救生命。
但是,由于“对接”力量尚薄弱,中国虽然在启动公民身后器官捐献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宣布“公民自愿捐献器官是中国器官移植的惟一合法来源”,并实现了捐献量的飞跃——今年前11个月,位公民身后捐献器官个,捐献数量是去年同期的两倍,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但仍面临很大的器官移植供需缺口。
黄洁夫介绍,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中,肝脏、肾脏的器官移植等待者名单,每年是3万人左右(目前为2.8万余人),但预计今年全年公民捐献器官1.1万个,仅能满足1/3的移植需求;同时,由于我国拥医院仅有家、能够主刀的移植医生只有多人;医院和医生更加稀缺,我国每年只能实施0多例的心/肺移植手术,很多已经捐献的心、肺器官面临“浪费”窘境。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不是所谓‘死要留全尸’的中华传统文化,而是尚未能倒逼、理顺的管理体制。”黄洁夫希望,通过修订年颁布的现行《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出台国家层面的《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法》,理顺卫生部门、医院、红十字会各方在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中的权责分配,最终推动中国人体器官移植的需求,全部由公民自愿器官捐献满足。
“未来两三年内,我国大概需要家可医院,四五百位器官移植医生,以及0多名器官捐献协调员协同工作。”黄洁夫说,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走上符合伦理、国情的法制化道路,“不可能仅凭一人之力,今天之成绩,是中国政府深化体制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决心展示,首先要感谢千千万万身后捐献器官的普通人和他们的亲属,器官移植医生,特别要感谢默默在一线工作的器官捐献协调员。我,只是这个事业的代表而已。”
黄洁夫希望,把吴阶平医学奖的20万奖金作为“生命使者”的种子基金,激励并壮大器官协调员队伍。
中国自年试点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截至今年11月16日,全国有位公民身后自愿捐献器官个,并通过器官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挽救了相当数量器官衰竭者的生命。仅今年前11个月,就有位公民身后捐献器官个,捐献数量是去年的两倍,每百万人人口的器官捐献率,上升至1.83。这个捐献量,已位居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
吴阶平医学奖是什么?“吴阶平医学奖”由科技部批准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设立。该奖项授予促进中国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吴阶平医学奖评审委员会由我国著名医学专家、学者组成,评委会主席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院士担任。吴阶平医学奖候选人由具有推荐资格者推荐产生。 吴阶平医学奖的设立对于进一步弘扬以吴阶平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的高尚品德和为祖国医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广大医务人员攀登医学科技高峰,提高临床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吴阶平医学奖获得者黄洁夫—黄洁夫我国肝胆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及卫生管理专家,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肝脏外科教授。
年黄洁夫从澳大利亚国立肝移植中心学成归国组建了中山医科大学附一院器官移植中心。先后完成了国内首例体外静脉转流下的临床原位肝移植手术,亚洲首例临床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大陆首例成人至成人的右半肝亲体肝移植术,全国首例体外肝肿瘤切除加自体肝移植术等。
自年起,黄洁夫组织国内相关学者制定了我国《脑死亡判定标准与管理办法》草案,《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暂行规定》和《肝、肾、心、肺移植技术规范》等。
6年11月,黄洁夫制定了我国器官移植的准入管理制度,并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使WHO和TTS及国际社会对中国器官移植从“排斥”到正面了解。
年3月,他促成了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的颁布,使我国器官移植事业走上了法治的轨道。
年10月召开的全球器官捐献大会理事会,以全票通过的方式正式欢迎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
年11月25日,顾氏国际和平奖在菲律宾马尼拉授予黄洁夫,表彰其在推动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方面的卓著贡献。顾氏国际和平奖与诺贝尔和平奖,并列为在联合国备案的两大和平奖项,主要奖励在科学发现、政治文化、艺术文学、医药卫生、慈善宗教、商业经济、国际事务等领域致力于促进人类和平、和谐、尊重人类生命与尊严并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吴阶平医学奖历届获奖人汪忠镐,血管外科专家、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血管外科。8汤钊猷,肿瘤外科专家、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医院肝癌研究所。9王正国,创伤医学和野战外科专家、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陈可冀,中西医结合医学家、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医院。钟南山,呼吸内科专家、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呼吸病研究所。韩济生,神经生理学家、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刘允怡,肝胆胰/普外科学专家、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外科讲座教授。陈洪铎,皮肤性病学及临床免疫学专家、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科大学教授。郑静晨,灾害救援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院长,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兼首席医疗官。盛志勇,创伤外科学家、烧伤学家、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天一,高原医学专家、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青海省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卫生部高原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戴尅戎,骨外科学家、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骨关节研究所主任,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黄洁夫,肝胆外科学专家、中国器官捐赠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肝脏外科教授。采写:魏铭言
编辑:Lynne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