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主席
陈忠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
医院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
分会会长
课程主席
辛世杰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
医院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
分会开放手术学组组长
亲爱的各位血管外科同仁:
绵延数月的疫情改变着我们每一位的工作与生活,也极大的改变着大家学习交流的方式。刚刚过去的5月份,我们见证了线上召开数以10万计访问量的线上会议。疫情虽然隔绝了你我的地理距离,却拉近了我们交流密切度。于年6月成立的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秉承作为“血管外科医生的家园,青年医生成长的摇篮,科学规范培训的基地,继续教育合作的桥梁”的宗旨,如何通过开发更加接地气的课程,帮助各位一线同仁解决真实的临床问题,更是我们继续教育的重中之重。
当今腔内技术发展如火如荼,与各位血管外科同仁,过去10余年的开放心态,积极实践密不可分。而腔内介入治疗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利用好“立家之本”的开放手术技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或许是接下来我们可以思考,实践的方向。疫情期间,虽不能游览大江大河。用手术刀等开放手术工具对人体每一条血管的解剖,显露与疾病处理,也无异于一次别开生面的经历。
为此我们组织了多位在当今血管外科各领域中,腔内治疗与开放手术均有所积累的专家作为讲师,从青年医师临床实践中的真实病例出发,对如何利用好外科开放手术的“立家之本”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讲述;同时,以外科解剖为基础,全面多维度分析病理病因,以期让大家在开放手术技能的“内功”实践中有所借鉴,也能在“外科学”宏观视角的手术策略选择方面亦有裨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接下来的课程我们将从下肢血管疾病的未解难题出发与各位一起,开启属于我们血管外科同仁的“开放手术新时代在线课程”。
此次系列课程的成功离不开各位的支持,也期待在后续的课程中,能够解决您临床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陈忠 辛世杰
写于年6月1日星期一
系列课程预告
*6月7日下肢动脉争议解剖部位解决方案
*7月5日腹主动脉与髂动脉重建挑战解决方案
*8月1日内脏区血管重建热点问题解决方案
更多精彩课程,期待与您携手创造!
专家简介扫描 陈忠,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目前担任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学分会创始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十余个国家一级学会中任重要职务;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终审专家评委、“中华医药卫生发展促进学会华夏医学奖”终审专家评委,“国际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重要奖项和课题的评审专家。从事血管外科事业30多年,是目前活跃在血管外科界的著名的、有相当学术影响力的权威专家。
擅长各种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断、开放手术治疗与腔内治疗,在血管腔内技术和开放手术相结合,治疗血管疾病方面有较高造诣,受到广大患者的广泛赞誉。
主要诊疗疾病包括:主动脉疾病(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缩窄等);头臂血管病变(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狭窄-闭塞病变,颈动脉瘤、锁骨下动脉瘤、颈动脉体瘤等);各种类型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肾动脉型、主动脉型和混合型大动脉炎);各种类型的肢体缺血疾病(主髂动脉、股腘动脉、膝下动脉的狭窄和闭塞;腋动脉、肱动脉、尺桡动脉等);内脏器官动脉病变(肾动脉、肠系膜动脉腹腔干动脉狭窄与闭塞;内脏器官动脉瘤等);各种类型周围动脉瘤;布—加氏综合征;各种累及血管的肿瘤;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
科学研究方面,陈忠教授带领其团队开展开窗技术、分支型支架技术、烟囱技术、三明治技术等治疗复杂主动脉病变。领导完成了国内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与腔内治疗多中心、前瞻性对比研究,对于目前腹主动脉瘤治疗的临床决策,规范化治疗以及卫生经济学方面具有较重要的指导意义。
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作为PI开展了多项药涂球囊和支架、跨关节支架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带领科室团队每年举办十余届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血管腔内技术培训班,为全国范围内推广颈动脉内膜术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工作。带领中华医学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针对临床常见的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提出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优化选择,并提出了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此成果为年度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研发攻关课题,在北京市及全国加以推广。
在年和年获得由卫计委颁发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突出贡献奖”。获得“年脑卒中新技术推广培训项目优秀专家奖”、“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基地先进个人”、“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突出贡献专家”、“年中国医师协会巡讲突出贡献奖”、“年中国医师协会专培突出贡献奖”。年荣获“精诚医者”、“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人民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专家简介扫描 辛世杰,主任医师,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辽宁省特聘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医院副院长,中国医科大学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科大学医院血管外科主任。
辽宁省动脉瘤疾病病因及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大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血管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沈阳市普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年赴美进行博士后研究,从事血管发育及细胞周期调控的实验研究,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分子机制及临床治疗学研究,移植血管重塑及干细胞治疗慢性缺血性疾病的转化医学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等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在Nature、Development、FEBSletter、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JVascSurg、中华医学杂志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余篇。
主编/参编《动脉瘤》《血管外科治疗盲点与要点》《静脉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外科学》等多部专著及教材。
研究成果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等。
推荐阅读
扫码查看学术热词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