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
姚某,女,79岁。3年前出现左下肢间歇性跛行症状,3月前左足背出现溃破伴静息痛,溃疡面积逐渐扩大,夜间不能入睡,医院拒绝接收治疗。既往吸烟史58年。查体:慢性病容,营养差,被迫左侧卧位,屈髋屈膝畸形,足背可见约10×8cm溃疡,胫前肌腱外露呈褐色,双下肢皮温明显降低,右股动脉搏动稍弱,左股动脉搏动未及,双侧腘动脉,胫后及足背动脉搏动未及。CTA示:1.双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2.左侧髂总动脉闭塞。初步诊断:1.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左足背破溃伴感染。
本例的特点及难点:
长期病痛消耗,严重消瘦已近恶病质,不可能接受开放手术;病人长期肢体缺血疼痛,使髋、膝关节近于屈曲固定;CTA示:左髂总动脉开口平齐闭塞,导管,导丝定位困难,此处易发生导丝穿出血管壁导致夹层及穿孔;左髂动脉全程闭塞,联合股浅动脉闭塞及股深动脉近端闭塞,无法逆穿;股深动脉与股浅动脉远端侧支循环尚可,胫后,腓动脉通畅。
手术过程:
头及肩背部垫高呈低半卧位,左臂外展,由左肱动脉穿刺,置入6F血管鞘,猪尾导管至腹主动脉远端,造影示:左髂动脉全段完全闭塞,无残端,左股浅动脉长段闭塞,左股深动脉近端闭塞,远端显影尚可。换入长鞘并导入多功能导管至左髂总动脉开口部位,固定导管,旋转V-18导丝进入左髂动脉约0.5-1cm时遇较大阻力,稍加推力下行并有突破感,提示进入内膜下,路径图下继续推送导丝至闭塞远端,反复变换导丝和导管的角度,并且试用0.超滑及超滑加硬导丝,均未回到真腔。颇为费时,遂决定行左股动脉切开,探查发现,左股总动脉及股浅动脉起始端完全闭塞,左股深动脉开口处为一斑块,剥离股深动脉斑块,将夹层内导丝置入股深动脉远端,缝合血管切口。以5.0mm-.0mm球囊扩张闭塞段,并植入6.0mm-.0mm、7.0mm-80.0mm支架,7.0mm-80.0mm球囊后扩张。造影支架扩张良好,无残余狭窄,但发现髂总动脉支架处有造影剂外溢,股深动脉开口处夹层形成。以7.0mm-80.0mm球囊长时间(约30.0分钟)贴附动脉破裂处,再次造影无造影剂外溢。以4.0mm-40.0mm球囊扩张股深动脉,并植入5.0mm-60.0mm支架。造影示支架扩张良好,无残余狭窄。
术后情况:
术后患者的静息痛基本缓解,夜间能平卧入睡,进食增加,营养情况逐渐改善,足背溃疡伤口出现新鲜肉芽。
讨论:
长期严重下肢缺血,可导致高肢体致残率及死亡率,生活质量极差,重建下肢血流是治疗的关键。本例患者已呈恶液质状,病变复杂,即使采取腔内治疗,仍有较高的风险,之前已被医院拒绝,我们不轻言放弃,经过周密的准备,争取潜存的微小机会,手术中遇到一些困难,终于克服,为缺血组织建立有效血流。
应用内膜下技术,可提高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的治疗成功率,导丝经内膜下回入血管闭塞的远端真腔,是成功的关键,本例术中因股深动脉开口的斑块影响,经过反复尝试导丝不能回入股深动脉真腔,我们采取杂交手术,直视切开股深动脉,实施内膜剥脱术,剔除斑块,导丝导入股深动脉真腔,缝合血管,置入支架,重建股深动脉血流。
髂动脉的腔内血管重建手术中,血管破裂,穿孔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尤易发生于严重动脉硬化的血管,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导致患者死亡,术前的器材准备很重要,覆膜支架应为手术必备。本例患者手术结束前造影发现髂总动脉造影剂外溢,立即使用球囊贴附30分钟,非常幸运,再造影显示破口自行闭合,因经济原因,没有放置覆膜支架,术后也未再出血。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