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第二届东方血管外科大会在上海科学会堂成功召开。大会设有复杂主动脉疾病、颈动脉疾病、下肢动脉疾病、下肢静脉疾病、血透通路等不同疾病专场,此外还围绕前沿动态、未来发展、器具研发、临床转化等议题展开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血管外科老中青专家交流分享诊疗经验、学术成果,共同推进中国血管外科的建设与发展。
血管资讯特别推出精品课程,将与会专家的精彩讲课视频分享给诸位同道。本期为大家带来复杂主动脉疾病专场上半部分的现场回顾,欢迎大家阅读、分享!本次回顾包含以下讲题(按发言顺序排列):
李晓强:涉及腹腔内脏分支的主动脉夹层—开窗、分支支架技术
张小明:胸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存在的意义
冯睿:主动脉内脏区腔内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比较
张鸿坤:主动脉弓部原位针刺开窗中的问题探讨
戴向晨:台上分支结合预开窗TEVAR技术在主动脉弓部应用的适应症选择及技术要点解析
专家:李晓强教授涉及腹腔内脏分支的主动脉夹层—开窗、分支支架技术点击观看精彩录播
专家:张小明教授胸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存在的意义点击观看精彩录播
专家:冯睿教授主动脉内脏区腔内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比较点击观看精彩录播
专家:张鸿坤教授主动脉弓部原位针刺开窗中的问题探讨点击观看精彩录播
专家:戴向晨教授台上分支结合预开窗TEVAR技术在主动脉弓部应用的适应症选择及技术要点解析点击观看精彩录播
讲者简介
李晓强教授
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导,行政主任,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津贴,江苏省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从事血管外科工作近30年,潜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曾赴美国及德国进修专研。在复杂的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等治疗上先后开展了“烟囱”、“开窗”、“三明治”、“单分支支架”等技术;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除了常规的手术及腔内治疗外,还开展了干细胞移植,斑块旋切、药物涂层球囊等技术;针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即在国内开展了手术取栓、导管溶栓等治疗,以第一执笔人身份撰写修订了我国第二、三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累及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重点临床专项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医学新技术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张小明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从事血管外科方面的医、教、研工作三十余年,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布加综合征研究会副主席、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家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海峡两岸医学交流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西结合医血管外科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中华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中华老年多器官杂志》编委和《ChineseMedicalJournal》、《AnnalsofVascularSurgery》、《JournalofInterventionalMedicine》审稿人。
擅长血管外科的各类高难度传统手术及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包括:1、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传统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2、布加氏综合征的根治手术和介入治疗;3、颈动脉、锁骨下动脉、髂股动脉狭窄及动脉瘤的手术和介入治疗;4、肿瘤侵犯大血管的手术治疗;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6、肺栓塞的外科治疗;7、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外科治疗。已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余篇,主编专著3部,《血管腔内治疗并发症》、《血管疾病彩色图谱》,参与撰写专业论著30章节,获得国内外专业奖项10次,其中两次为国际奖项。
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部课题2项、教育部博士后专项基金1项、首都特色技术专项基金2项、培养博士研究生50余名,硕士研究生10余名。多年来已为全国近家医院进行会诊咨询和技术指导。
冯睿副教授
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二军医大学主动脉疾病专病方向负责人,是国内例数最多、难度最大的主动脉微创治疗术者之一,应邀至全国27个省份医院指导开展复杂主动脉手术,曾获首届“国之名医”称号。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主动脉夹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胸主动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常委,中国血管外科医师协会委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成果。
张鸿坤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脏动脉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免试保送就读本校外科研究生,年获硕士学位。0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肝移植权威郑树森院士和我国血管外科权威汪忠镐院士,3年获博士学位。5年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外科学部作访问学者。
在临床工作中,擅长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尤其对血管外科疾病的腔内介入治疗有心得,对髂、股动脉,颈动脉和肾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尤为精通。在2年在我国率先开展骨髓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的实验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于4年在我省开展第一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肢体缺血的患者取得成功,目前已在临床上成功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糖尿病足。在科研工作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并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团队项目和省科委重点项目各1项,此外还主持了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省卫生厅和省教育厅等4项课题。近十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外期刊发表论文31篇。参予撰写著作2部:《实验外科学》和《汪忠镐血管外科学》。
戴向晨教授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血管外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于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行博士后研究、并于德国莱比锡Park医院血管介入中心医院血管外科进修。从事普外及血管外科疾病诊疗工作20余年,积极开展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下肢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脾动脉闭塞及瘤样病变、布加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及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开放手术、腔内手术和腔镜手术等工作。已完成千余例主动脉病变及数千例外周血管疾病的诊疗工作。积极开展开窗支架、多层裸支架、药涂球囊、外周血管覆膜支架、减容治疗等临床前沿工作。发表SCI、中华及核心医学期刊文章50余篇。负责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及教育部科研基金及多项新药、新器械的临床实验工作。作为负责人获2项填补天津市技术空白奖。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促会血管外科分会天津专委会主任委员、天津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及其他多个学会职务,并兼任《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血管外科杂志》通讯编委等学术职务。
(以上简介按发言顺序排列)
相关回顾
会议速览丨第二届东方血管外科大会成功召开
▼▼按下列步骤获取全年学术日历▼▼血管资讯VascularNews
专注血管外科领域宣传与继续教育新媒体
合作联系
VascularNews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