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颈动脉超声检查普遍开展,很多患者或健康体检者被发现有颈动脉斑块。存在颈动脉斑块者需要手术治疗吗?要发生症状才可以进行手术吗?这是临床上经常被患者问到的问题。
可以按照下列方法做出初步判断:
1、颈动脉斑块导致狭窄程度小于50%并且无任何症状
药物通常被认为是无症状50%的狭窄患者的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一线治疗;不过,一些国家的医生也会考虑对≥70%的狭窄患者实施内科管理。这是因为无症状患者进行颈动脉血运重建所获收益还持续存在争议。研究表明,包括抗血小板药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在内的积极的内科管理策略能显著降低颈动脉狭窄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危险。
如果选择内科管理,那么阿司匹林是首选的抗血小板剂。如果存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那么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是合适的备选药物。对于因无关的适应症而接受抗凝(如华法林)的患者可以继续服药以便预防动脉粥样栓塞性卒中。
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必须根据适当的指南进行管理。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适量增加体育活动和锻炼。
随着颈动脉内的斑块增大,覆盖在上面的纤维蛋白帽被侵蚀,则表面上可能会出现溃疡。这成为视网膜和大脑皮质的动脉粥样硬化栓子的来源。大多数大溃疡的发生与高度狭窄相关,需要根据狭窄程度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2、劲动脉斑块导致狭窄程度等于大于50%并且伴有症状
有症状的患者包括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卒中和一过性黑矇的人。
如果同侧颈动脉狭窄≥50%,那么这些患者应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建议患者只要发生神经系统事件,就要快速转诊到神经外科,神经症状已稳定的患者应尽快进行血运重建(即2周内)。
双侧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的患者发现双侧颈狭窄≥70%时,高度狭窄一般优先考虑手术治疗。在狭窄程度相同的情况下,考虑左右手用手习惯。根据狭窄的特点治疗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一般来说,如果有手术指征,在相关急性神经系统事件治疗后2-4周后,择期进行手术治疗。这样就可以让神经症状有缓解时间并可进行观察。
颈动脉再狭窄
在既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手术后,很少再发重度狭窄(2年内发生率约为6%)。如果再狭窄发生在术后2年之内,通常是内膜增生的结果;如果发生在术后2年之后,则通常是由于形成了新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对于这个相对罕见的现象的最佳治疗还存在争论。由于内膜增生相关的栓塞性卒中危险低,许多国家建议无症状患者实施内科管理(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单一治疗)。
对于这个相对罕见的现象的最佳治疗还存在争论。由于内膜增生相关的栓塞性卒中危险低,许多国家建议无症状患者实施内科管理(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单一治疗)。
3、颈动脉斑块导致完全闭塞
当体检出来颈动脉狭窄完全闭塞的时候,要先看脑灌注和侧枝循环的情况,如果没有出现脑缺血相关症状,可以考虑考虑药物保守治疗加定期检查来观察。而一旦有脑缺血的情况,建议立即进行脑血管搭桥的治疗。
如果已经有了颈动脉斑块,但血管狭窄小于50%,临床症状不重的患者是可以使用药物治疗,这样控制血脂以及稳定斑块不再让其发展就可以了。如果颈动脉致狭窄超过70%或狭窄50%但伴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即便采用有效的药物治疗控制,2年内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也高达26%以上。所以建议应考虑采取手术治疗。
如有任何疑问,可以留言,或选择发送消息,我们会在业余时间为大家进行答疑,并将答疑内容第二天公布。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