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在线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
第期
作者
郭小亮,崔凯,王坤,姜鹏,马宁
单位
首都医科医院
本周我们汇报一例基底动脉中段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具体如下。病例详情
患者,男性,40岁,主因“短暂意识丧失1个月”入院。
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短暂意识丧失,伴左侧肢体痉挛性抽搐,持续约6分钟后缓解。医院,行头颅DWI:双侧小脑及枕叶弥散新发病灶(资料丢失)。具体诊疗欠详细。
医院,行头颅MRI(-3-14)示:左小脑半球及脑干多发陈旧梗死(图1)。
图1
MRA:右大脑中动脉M1段局限性狭窄,基底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图2)。
图2
全脑血管造影(资料丢失):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右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
既往史:痛风病史6年;高血压病史3年;脑梗死病史1年,遗留有言语欠流利、左肢体行动不利(未见既往资料,结合现有资料,推测右大脑中动脉为责任病变)。
查体:言语欠流利,肌力5级,双侧腱反射活跃,双侧霍夫曼征(+),双侧Babinski征(+),余阴性。
入院后给予双抗抗血小板(西洛他唑片mg2/日+氯吡格雷75mg1/日)、降脂(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1/日),降压治疗。
化验检查:ADP75.1%。
CTA:右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基底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图3)。
图3
CTP:,双侧小脑半球、右顶枕叶低灌注(图4)。
图4
基底动脉高分辨核磁:基底动脉中段管腔重度狭窄,管腔强化明显(图5)。
图5
术前造影示:右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基底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右椎动脉V4段中度狭窄(图6-9)。
图6
图7
图8
图9
术前讨论
●1.手术指征:患者1个月前发生后循环梗死,CTP提示相关区域低灌注,结合病史考虑基底动脉为本次卒中责任血管,有血管内介入治疗指征。右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与一年前卒中相关,现无新发症状,继予以内科药物治疗。
●2.治疗策略:拟选择左椎入路,使用球囊预扩张后放置自膨式支架。
●3.相关风险:穿支卒中,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等。
治疗过程简述
全麻下右股动脉入路,将6F导引导管放置至左椎动脉V2段远端。路径图下,将Transend(0.”,cm)微导丝,越过狭窄段,头端置于右大脑后动脉P2段(图10)。
图10
沿微导丝送入NeuroRX(2.25mm×10mm)球囊准确定位于基底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处预扩张一次(图11)。
图11
撤出球囊后沿微导丝送入并释放Wingspan(3.0mm×20mm)自膨式支架。造影显示基底动脉血流通畅,残余狭窄率约10%(图12)。
图12
观察10分钟重复造影无变化后结束治疗。
术后查体同前,术后立即复查头CT未见出血。
讨论
本例患者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系本次责任血管,故予以血管内介入治疗干预。本中心颅内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一般采用全麻,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过低,引发右大脑中动脉狭窄供血区域低灌注所致缺血事件。此外,因患者罹患痛风,我们使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区讨论关于本病例的看法~
往期精彩回顾
Re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