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脐静脉异常通常包括脐静脉曲张、永存性右脐静脉、脐静脉异常吻合等,可合并其它重大畸形,影响胎儿预后。来自美国的Tara学者等人通过一例个案报道对胎儿异常脐静脉及其预后进行了分析,指出对于此类病例,需结合胎儿临床指征及影像检查谨慎评估预后,文章发表在年第3期的UltrasoundQuarterly杂志上。
患者,32岁,初产妇,胎儿NT值等各项指标检查无异常。孕20周常规产检提示下腔静脉增宽并怀疑脐静脉异常。胎儿超声心动图示下腔静脉增宽(图1A),心脏解剖结构正常,门静脉及静脉导管血流难以显示,怀疑先天性门静脉系统发育异常(CAPVS)。遂行针对性胎儿超声检查,见脐静脉异常分叉为两支,较小分支与门静脉左支相连,较大分支与左髂静脉相连(图1B-D)。
彩色多普勒未探及右侧肝内门静脉血流信号,余门静脉左中右支、肝静脉及静脉导管均显示(图1E-F),考虑胎儿门静脉血栓或CAPAS。MRI检查示胎儿腹内部分脐静脉与左侧髂静脉异常连接(图1G),胎儿肝静脉正常(图1H)。梯度回波序列见门静脉左中支及近端门静脉右支正常显示,T2加权序列见右侧肝内门静脉少许流空信号。
患者继续妊娠并定期产检随诊,均示胎儿生长正常,羊水量正常。患者于孕39+5周顺产一女婴,体重g,Apgar评分为7~9分。患儿生后第1天查肝功提示正常,腹部超声示肝实质正常,无胆管扩张,门静脉左中右支及肝动静脉血流均无异常,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管径正常(图1I)。随访8月患儿仍正常。回顾分析发现,部分右肝内门静脉超声未见血流信号及MRI见少许流空信号是其内血流速度过低的表现。
图1A为胎儿腹部横切面声像图,下腔静脉增宽(长箭头),左右门静脉细小(短箭头)
图B为胎儿膀胱横切面声像图,显示两条正常脐动脉(三角符)和脐静脉1/3部分(箭头),与脐静脉血流方向相反的一脐静脉分支与左侧髂静脉相连
图C为脐带插入胎盘部矢状切面声像图(胎儿头部位于右侧),脐静脉较小分支与左门静脉相连
图D为胎儿腹部矢状切面声像图(胎儿头部转向左侧),脐静脉较小分支与门静脉左支相连,末端形成静脉导管(箭头)。血流量较正常时减少,小血管血流信号难以显示
图E为胎儿肝脏横切面声像图,肝静脉内血流信号减少
}图F为胎儿肝脏横切面声像图,频谱多普勒示静脉导管频谱曲线正常
图G为胎儿MRIT2加权序列轴位图像,可见脐静脉较大分支与左侧髂静脉相连
图H为胎儿MRIT2加权序列矢状位图像示胎儿肝内血管结构(箭头)
图I为产后超声示新生儿右侧门静脉及其分支形态、结构、血流均正常
无独有偶,既往也曾有脐静脉异常分叉为两支的报道,但其结局却与本病例截然不同,区别在于脐静脉分叉成两分支的管径不同。既往的病例脐静脉异常分叉为大小相等的两分支,分别与门静脉左支及左侧髂静脉相连,患者于孕期出现严重胎儿水肿,遂于孕28周紧急分娩,产后2小时胎儿死亡。
据Hofstaetter等人报道,孤立性脐静脉、门静脉或肝静脉异常胎儿中,75%结局良好,永存性右脐静脉合并其他畸形概率为50%。脐静脉曲张也可合并其它畸形,若孕期较早发现有曲张增宽可增加胎儿死亡的风险。脐静脉可异常连接于右心房、下腔静脉及少见的髂静脉,通常因下腔静脉增宽进而被发现(图2)。当体循环中血容量增多,容量负荷过重,可引起胎儿水肿或致死。
图2A为正常脐静脉(UV)自脐部汇入门静脉左支(LPV),静脉导管(DV)部分来源于门静脉左支,汇入下腔静脉(IVC);图B示本病例中脐静脉较大分支与左侧髂静脉相连,脐静脉较小分支与左侧门静脉相连,左侧髂静脉与下腔静脉增宽,静脉导管正常;图C-F示脐静脉分别异常连接于左侧髂静脉、下腔静脉肝下段、下腔静脉肝上段和右心房,其中图C-E的髂静脉、下腔静脉自脐静脉汇入部近头侧增宽;图C-F静脉导管缺如
总之,作者认为,当发现脐静脉异常时,辅以超声心动图、MRI等一系列检查,在不伴有其他重大解剖异常及胎儿水肿等情况下,预后尚可,密切产检随访即可。
重庆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中医治疗白癜风方法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