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髂动脉狭窄治疗专科医院 >> 髂动脉狭窄症状 >> 医心评论粟力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医心评论粟力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编者按:现有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其它全身状况处于外科手术高风险的患者,颈动脉支架术是理想的选择。医院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粟力教授与大家分享2例代表病例。

目前国外研究结果证实:对于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其它全身状况处于外科手术高风险的患者,颈动脉支架术是理想的选择。文献报道,CAS联合脑保护伞(EPD)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性和有效性优于CEA,CAS联合EPD尤其适合CEA高危病人;接受再血管化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支架(CAS)组病人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颈动脉内膜剥脱(CEA)组相当,甚至在很多方面,优于手术治疗组。

(一)颈动脉狭窄再血管化治疗的适应证:

1、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发生过脑梗塞,颈动脉狭窄70%。

2、中风高危因素者,有症状颈动脉狭窄50%;无症状颈动脉狭窄70%。

3、颈动脉狭窄继发椎动脉病变。

(二)选择颈动脉内膜剥脱(CEA)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的原则:

1、对于全身状况好,可耐受大手术的病人,可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2、对于一般状况差不能耐受大手术病人,可行CAS。

3、颈动脉迂曲,或狭窄明显无法放置脑保护伞,或狭窄合并溃疡性斑块病人适合CEA。

病例1

摘要:

男性75岁,主因间断头晕3年,出现晕厥1周入院。在外院查头颅CT未见脑出血,查颈部彩超示左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辛伐他汀降脂稳定斑块等治疗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入院查体HR76次/分,BPmmHg/80mmHg,双侧颞浅动脉搏动对称可触及,左侧颈动脉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诊断为:左颈动脉硬化闭塞症。

诊疗过程及效果:

入院后实验室检测生化、血常规、血凝等各项指标未见异常,头颅MRA示双侧大脑前、大脑中及大脑后动脉通畅,前交通动脉狭窄,后交通动脉闭塞。心脏、腹部、双下肢静脉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在局麻下行经右股动脉穿刺,造影可见左锁骨下、左颈总、无名动脉通畅,超选左颈总动脉造影,可见左颈外动脉通畅,左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长约2厘米(图1)。决定行左颈动脉腔内介入术。换6F长鞘,用0.导丝带脑保护伞过病变,于颈内动脉正常处打开。沿导丝进入4mmDEEP~40mmDEEP球囊行预扩张,后造影仍有狭窄,放置6mm~40mm自膨式支架。造影显示支架膨胀良好,血流通畅(图2、3)。撤除脑保护伞。术毕患者BPmmHg/80mmHg,HR76次/分,SaO%,右下肢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良好。术后给予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75mgQD+阿司匹林mgQD),扩血管、降纤,对症支持治疗,好转出院。

病例2

摘要:

男性65岁,主因间断头晕1年,反复出现左眼黑朦3月入院。在外院查头颅CT未见脑出血,查颈部彩超示左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入院查体:HR86次/分,BPmmHg/75mmHg,双侧颞浅动脉搏动对称可触及,左侧颈动脉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入院诊断为:左颈动脉硬化闭塞症。

诊疗经过及效果:

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综合评价无外科手术禁忌。决定在全麻下行经左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于左侧胸锁乳突肌前方(图4)行斜切口长约10厘米,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打开胸锁乳突肌前缘,于其后方暴露颈总动脉。游离,切断,结扎面总静脉。向上游离至颈总动脉分叉处。应用1%利多卡因封闭颈动脉窦,游离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甲状腺上动脉分别套血管阻断带备用。探测发现颈内动脉2cm动脉硬化。于颈动脉鞘下方显露迷走神经主干,于颈内动脉距分叉2cm显露舌下神经及其降支,分别予以保护。外周静脉予以40mg肝素,10分钟后阻断。于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行5mm纵切口,将转流管分别插入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建立转流(图5)。切开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应用剥离子剥离颈总动脉(图6)斑块1cm,颈内动脉斑块4cm(图7),肝素水冲洗管腔,清除游离内膜及碎屑。应用5-0滑线关闭颈总动脉切口。应用6-0滑线关闭颈内动脉切口。伤口内彻底止血,清点器械无误后逐层关闭切口。伤口置负压吸引及利多卡因注射管,外敷无菌纱布。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30ml,术后患者安返ICU。BP:mmHg/80mmHg,HR:75次/分。术后给予患者肝素抗凝,甘露醇降颅压,氯吡格雷75mgQD+阿司匹林mgQD抗血小板,扩血管、降纤,对症支持治疗,好转出院。

图1颈动脉支架术前造影;图2颈动脉支架术后造影;图3颈动脉支架术后透视

图4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图5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放置转流管

图6斑块剥离

图7手术切除的斑块

栗力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际脉管联盟理事,中华外科学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鉴办专家,海峡两岸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医师学会血管外科分会会长,天津市医学会外科分会常委,天津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分会天津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血管外科杂志及天津医药杂志编委,中华血管外科杂志编委,国家心血管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完成科研课题6项,3次获市局科研成果,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填补天津市空白3项,发表论文36篇,参与著书两部。

来源:《医心评论》年第03期

转载请注明“医心网”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白颠病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fkz.com/wazz/61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