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的技术很多,首先可以分为血管性介入技术和非血管介入技术。大家都很熟悉的治疗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造影、溶栓和支架置入就是典型的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而肝癌、肺癌等肿瘤的经皮穿刺活检、射频消融、氩氦刀、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就属于非血管介入技术。按照治疗疾病所属的系统,又可分成神经介入、心血管介入、肿瘤介入、妇产科介入、骨骼肌肉介入等。能够采用介入治疗的疾病种类非常多,几乎包括了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主要疾病,当然其优势主要在于血管性和实体肿瘤的微创治疗。
1、血管疾病方面:包括治疗血管狭窄和闭塞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动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控制出血(急慢性创伤、产后、炎症、静脉曲张等)、血管畸形以及动静脉瘘与血管瘤的栓塞治疗、预防肺栓塞的下腔静脉滤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技术、各种血管造影诊断、静脉取血诊断等等。
2、肿瘤性疾病方面:包括肿瘤的供血动脉栓塞与药物灌注、术前栓塞肿瘤血管、肿瘤经皮穿刺活检、射频消融、冷冻消融(氩氦刀)、放射性粒子植入等。
3、非血管介入技术包括各种经皮穿刺活检术、各种非血管性腔道的成形术(包括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胆道等狭窄的扩张和支架)、实体瘤局部灭能术(经皮穿刺瘤内注药术、射频消融术)、囊肿脓肿引流术、造瘘术(胃、膀胱等)、胆道结石和肾结石微创取石术、骨转移或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神经丛阻滞术治疗慢性疼痛等。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病例。
一、人体管道疏通篇
民以食为天,吃是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可是你能想象可恶的肿瘤长满了食道,肠道,让人吃不下任何东西么?不光是吃东西,在严重的情况下,喝水都不行!所有消化道的肿瘤:比如食管癌、胃癌、肠癌...都可能引起这个症状。
这个时候,化疗放疗切除都显得那么的无助,肿瘤君可以嚣张地宣告,它要慢慢折磨患者,让他们不能喝水,不能吃饭,活活饿死患者!当然,如果没有“介入治疗”的话,它就可以实现目的了,但是,在医院,可以很轻松地解决问题!不需要特别复杂的操作,在肿瘤堵塞的地方,通过一根管子或是放一个支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食管癌,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导致食管梗阻,严重的情况下,水都喝不下。医院介入科一个食管癌病例,患者已经出现了阻塞症状,通过做造影检查我们可以看到,黑色的液体造影剂被堵住食管中间,这就意味着患者喝的水也卡在食管中间。
那介入治疗怎么做?其实很简单,放一个食管支架,食物和水就能够通过支架进入胃了,如下图,这个患者放了支架后,黑色的造影剂就通过支架往下流了。患者又能进食了!虽然不能直接消灭肿瘤,但是可以让患者在剩下的日子里更有尊严地活着!
如果肿瘤堵塞部位在临近肛门的地方,比如说直肠结肠,那会怎么样呢?很显然会导致大便不能排出,引起肠梗阻!如下图,医院介入科提供直肠癌病例,肿瘤引起结肠梗阻,大便拉不出,一个支架轻松解决问题!
人体的管道比较多,除了刚才提到的食管,肠道,还有胆道。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胆道流入肠管消化食物,如果胆道堵住了,不光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导致胆汁聚集在肝脏影响肝功能,进而影响全身各个器官,很快就可以危及生命,医学上称之为“梗阻性黄疸”,这种病人一般全身发黄。常见的肝门部肿瘤、胰头癌都可以引起梗阻性黄疸。
同样的,采用介入技术可以把胆道打通,让胆汁顺利流到肠管,不再危害身体。如下图,医院介入科提供的病例,患者出现胆道梗阻症状,病变处的胆管变得像线一样细,而因为胆汁排不出来,肝内的胆管都明显扩张。
“介入治疗”如何处理呢?植入Y型支架,胆汁很顺利就流到了肠管。这种微创方式使高龄、体弱难以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得到了治疗。
?
二、人体血管修补篇
脑血管病是我国致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其中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发病原因。已有多项随机试验证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能够有效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风险。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器械和技术的进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正在成为可能替代CEA的一种微创、安全和有效的颈动脉狭窄血流重建手段。
颈动脉狭窄的缺血症状主要包括,头晕、记忆力、定向力减退、意识障碍、黑朦、偏侧面部和/或肢体麻木和/或无力、伸舌偏向、言语不利、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等
下面病例为医院介入科提供的颈动脉狭窄病例,患者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出现狭窄,
动脉瘤不是肿瘤,而是血管壁局部变薄后形成囊性隆起,恰似老旧自行车内胎充气后局部鼓包一样。随着动脉瘤壁越来越薄最终破裂导致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面是北京医院提供的以为颅内动脉瘤的病例,患者行血管造影发现膨大动脉瘤后,放入弹簧圈栓塞,使畸形的管腔恢复正常。
?
三、滚蛋吧肿瘤君篇
在实际工作中动脉栓塞治疗应用广泛:肿瘤的快速生长需要丰富的营养物质,而绝大部分营养都来自于肿瘤的供血动脉,如果我们能够把肿瘤的供血动脉堵塞,那肿瘤将失去营养而被“饿死”。这就是“动脉栓塞”治疗。
在影像设备的导引下,医生将特制的导管送至肿瘤的供血动脉,然后通过导管注入碘油、PVA等栓塞物质,把肿瘤的供血动脉完全栓塞,在实际工作中,动脉栓塞常常与灌注化疗联合使用,将化疗药物与栓塞物质混合,从而在栓塞血管的同时不断释放化疗药物持续杀死肿瘤细胞,效果更加显著。
下图由医院介入科提供病例,一位老年男性,肝癌栓塞治疗前后病灶影像表现
不光是肝癌,大部分血供好的肿瘤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下面是一位46岁女性宫颈癌患者,接受介入治疗20天后复查肿瘤血管大部分已经消失。
总结篇:
因篇幅有限,这里只列举了少量常用的介入治疗手段,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按照疾病分类形式为大家接续展示介入技术在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实例。显而易见的是,介入治疗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已经从一门新兴技术向广泛应用于临床成功转型,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代表着“微创”“精准医疗”的介入治疗会越来越普及,将成为造福肿瘤患者的常规手段。
介入中心?
当前时间: